但透過旁人的描述,她知曉嬴渠梁是個複雜多面之人,既有在災區時展現出的親民一面,又有因權力之爭犯下惡行的一面。這讓魏舒心中有些許動搖,對嬴渠梁的遭遇也生出幾分同情。
可魏舒內心的矛盾卻與日俱增,因為她真正心儀的是嬴虔。在過往的接觸中,嬴虔的豪爽正直、心懷大義早已深深印刻在她心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而嬴渠梁,雖有改過之態,卻始終無法驅散魏舒心底對他的厭惡與防備,畢竟蝶影的血仇,是她心口一道難以癒合的傷疤。
然而,就在魏舒沉浸於矛盾之中時,秦國朝堂卻再生變故。嬴渠梁得知父親欲為自己娶魏舒沖喜,病竟然好了一大半……
一日,魏舒在宮中花園散步,突然遭遇刺客襲擊。幸虧她自幼習武,反應敏捷,與護衛們拼死抵抗,才未受重傷。
但此事讓魏舒明白,秦國宮廷的爭鬥已進入白熱化,自己身處漩渦中心,危險步步緊逼。
她當機立斷,決定不再坐以待斃。魏舒連夜修書一封,將秦國朝堂的亂象、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面臨的危險告知魏王,懇請父王早做決斷。同時,她利用在民間積累的威望,暗中聯絡一些正直的秦國大臣,曉以利害,試圖組建一股能夠制衡嬴渠梁勢力的力量。
秦獻公得知魏舒遇刺,大發雷霆,下令徹查。可調查之路困難重重,諸多線索皆指向嬴虔,但又缺乏確鑿證據。
秦國上下,一時人心惶惶,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而在遠方,扁鵲聽聞秦國因嬴渠梁傷病引發諸多紛爭,心生憐憫。這位醫術高超、心懷蒼生的神醫,毅然決定踏上前往秦國之路。他深知,此行或許艱難險阻重重,但為了拯救無辜生命,化解兩國干戈,他義不容辭。
當扁鵲踏入秦國都城時,百姓們奔走相告,彷彿看到了希望之光。秦獻公聽聞扁鵲到來,親自出城相迎,眼中滿是期盼:“神醫啊,您可算來了。若能治好犬子,大秦必當重謝。”扁鵲微微點頭,神色凝重:“秦公放心,我定當竭盡所能。”
在為嬴渠梁診治過程中,扁鵲發現他的病情遠比想象中複雜。但憑藉精湛醫術,他精心調配藥劑,施針用藥,日夜守在床邊。嬴渠梁的病情逐漸有了轉機,氣色也一天天好起來。
隨著嬴渠梁慢慢康復,他得知魏舒在秦國的種種作為,心中滿是感激與敬佩。
他親自前去拜訪魏舒,二人相見,嬴渠梁真誠地說道:“公主,多謝您這段時間為大秦、為我所做的一切。之前的種種誤會,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彌補。”
魏舒看著眼前這位英氣逼人的男子,心中五味雜陳:“公子,我所為並非全然為了你,也是希望兩國百姓能免受戰亂之苦。”
在這一系列變故之後,秦魏兩國的關係也悄然發生變化。
秦獻公意識到,武力威脅絕非長久之計,唯有與魏國真誠修好,才能保大秦昌盛。於是,他再次向魏王表達歉意,並提出重新簽訂和平盟約,開放邊境貿易,互通有無。
可就在此時,秦國國內突然爆發一場小規模疫病,雖然及時控制住了,但人心惶惶。秦獻公認為,此時若能與魏國聯姻,更能穩定民心,向外界展示秦國的穩定。於是,他再次修書魏王,言辭懇切,希望能定下魏舒與嬴渠梁的婚期。
書信送至魏國,魏王看完後,氣得在朝堂上大罵:“秦國這反覆無常的小人,又來折騰我女兒!”大臣們也紛紛搖頭嘆息,卻又無良策。
魏舒得知此事後,進宮面見父王,眼中滿是疲憊與無奈:“父王,如今秦國雖可惡,但形勢比人強。若不答應這門親事,恐怕又會挑起戰火,百姓又將受苦。女兒願為魏國犧牲,嫁入秦國。”說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魏王心如刀絞,他看著女兒消瘦的面容,痛心疾首:“舒兒,為父怎忍心將你送入虎口?你是為父的心頭肉啊!”
魏舒強忍著淚水,安慰道:“父王,女兒知道您心疼女兒,可這是為了魏國的大局。只要能保百姓安寧,女兒無怨無悔。”
魏王握緊拳頭,在殿內來回踱步,許久之後,他停下腳步,無奈地長嘆一聲:“罷了罷了,舒兒,為父答應你。只希望秦國能信守承諾,善待你。”
最終,兩國定下婚期,魏舒懷著複雜的心情準備嫁入秦國。
而秦魏兩國的百姓,聽聞此事,也都在期盼著這場聯姻能真正帶來和平,讓他們免受戰亂之苦。
如《詩經》所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