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果然成功渡河。還有一回,在攻打一個地勢險要的山城時,敵軍憑藉天險堅守不出,槐的軍隊久攻不下。此時,一隻白鹿突然出現,引領著槐的軍隊找到了一條隱秘的小道,繞到敵軍後方,一舉攻克山城,為征服九夷之路掃除了一大障礙。
征服九夷之後,槐並沒有採取高壓統治,而是推行懷柔政策。他允許九夷部落保留自己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同時派遣大夏的能臣前往九夷之地,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經驗,幫助他們提高生活水平。槐還在九夷地區設立了貿易集市,促進了雙方的經濟交流和文化融合,使得九夷部落逐漸對大夏產生了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都城之中,槐大興土木,修建了宏偉的宮殿和壯麗的城牆,展示著大夏的國威和繁榮。他還注重文化教育的發展,邀請各地的學者和文人來到宮廷,舉行盛大的學術交流活動,推動了大夏文化的繁榮和傳承。
第三節:芒的虔祈與天恩浩蕩
槐龍御歸天后,芒承繼大統。芒性溫和仁善,敬天法祖,心懷蒼生。一日,晴空萬里忽轉陰霾,烈日被蔽,赤地千里,旱魃肆虐,禾苗盡枯,百姓哭聲震天,慘狀撼天動地。芒憂心如焚,親率群臣,素服齋戒,徒步至黃河之畔。
芒於河岸築起九層高臺,臺上擺滿三牲六畜、美玉良谷,更將大禹治水時所獲的神龜殼置於中央,誠心向河神、天帝祈願。其祭文情真意切,聲淚俱下,懇請上蒼垂憐,赦免眾生之罪,賜降甘霖。剎那間,風雲變色,電閃雷鳴,一條巨龍自河中騰空而起,口吐甘霖,潤澤大地。旱魃消散,江河複流,五穀豐登,百姓伏地叩首,感恩天帝與芒王的慈悲。這場祭祀,後世傳為盛事,沉祭之禮,也成為大夏敬天的重要儀軌,世代相襲。
在祈雨之前,芒曾命史官查閱古籍,尋找應對旱災的方法。史官在一本古老的竹簡中發現了沉祭的記載,芒依此而行,同時還組織百姓在城中挖井取水,灌溉僅剩的幼苗。在等待降雨的日子裡,芒親自前往田間,與百姓一起勞作,安撫民心,展現出了一位賢君的仁愛情懷。
降雨之後,芒深知水利對於農業的重要性,於是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興修水利工程。他親自勘察地形,規劃河道,組織百姓挖掘溝渠,引河水灌溉農田。經過數年的努力,大夏的農田灌溉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業生產得到了穩定的保障,百姓的生活也逐漸富足起來。
芒還注重祭祀禮儀的規範和傳承,他召集了宮廷的巫祝和禮儀官員,對祭祀儀式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修訂,使其更加莊重和神聖。在他的倡導下,大夏的祭祀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對神靈的敬畏之情也更加深厚。
第四節:洩的賢治與文運昌隆
芒王賓天后,洩登極繼位。洩面如冠玉,目含睿智之光,沉穩而堅毅。他深知,大夏之繁榮,非僅靠武功,亦需文治之盛。於是,洩廣納賢才,於朝堂之上設立“賢良館”,招徠四方智者。
一日,有異人自遠方而來,獻上古竹簡,上書天文星象、農桑水利、禮儀教化之秘。洩如獲至寶,令史官研習整理,分發各地庠序,教導學子。在洩的倡導下,大夏文風大盛,諸子百家爭鳴,學術思想繁榮發展。同時,洩重視農業生產,親赴田間,與百姓同耕,祈求后土神祗庇佑五穀豐登。又令工匠改良農具,提高生產效率,百姓倉廩充實,安居樂業,大夏之治,臻於至善。
洩還鼓勵商業貿易的發展,在都城設立了繁華的集市,各地商人匯聚於此,交易貨物琳琅滿目。為了保障商業秩序,洩制定了詳細的商律,設立市吏進行管理。在文化方面,除了學術的繁榮,洩還大力支援藝術的創作,宮廷樂師創作了許多優美的樂章,舞者們在盛大的祭祀和慶典上翩翩起舞,展現出大夏獨特的文化魅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洩還下令修建了許多道路和驛站,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絡。他邀請各國的學者和使者來到大夏,進行文化交流和學術探討,使得大夏成為了當時的文化中心。
在農業生產方面,洩不僅注重技術的改進,還關心農民的生活。他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發放種子和農具,鼓勵他們開墾荒地,擴大種植面積。在他的治理下,大夏的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為國家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五節:傳承與神佑之變
歲月悠悠,洩王漸感精力不濟,遂著力培養太子不降。不降天生異象,聰慧過人,心懷天下。幼時,曾有神鹿入夢,口銜仙草,授予治國安民之法。及長,隨父參與國政,才幹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