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漢章帝(5 / 6)

小說:諸天之塵埃 作者:田間白頭翁

親身前往田間地頭視察。他換上粗布衣裳,挽起衣袖褲腳,與辛勤耕耘的百姓一同勞作。陽光灑在他身上,汗水浸溼了額頭,但他毫不在意,反而笑容滿面地與周圍的人們親切交流,不斷鼓勵大家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在劉炟的積極推動下,先進的農業技術如春風般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百姓們紛紛響應號召,努力學習並應用新的種植和養殖方法,農田裡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逐漸展現出來。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家畜家禽也日益興旺,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好,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

除了對農業的高度重視外,睿智的劉炟同樣將目光投向了商業領域,並採取一系列積極舉措推動其蓬勃發展。他深知商業對於國家經濟繁榮和民眾生活改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於是毅然決然地降低了商業稅收,以此來激發商人們從事貿易活動的積極性。這一明智之舉猶如一陣春風吹過大地,瞬間啟用了商業市場的一池春水。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集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集市之中,各種貨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從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到精美的絲綢珠寶,從本地特產到異域奇珍,無不匯聚於此,吸引著南來北往的客商和絡繹不絕的顧客。商人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們忙碌地穿梭於攤位之間,或高聲叫賣,或與顧客討價還價,好不熱鬧。

而在文化方面,劉炟更是展現出了對儒術的由衷崇尚之情。建初四年,一場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的學術盛會——白虎觀之會盛大舉行。來自四面八方的群儒如同繁星點點,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儒家經典中的深奧義理。作為一國之君的劉炟不僅親臨現場,更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淵博的學識親自參與裁決,引導學者們展開深入的辯論和交流。

在白虎觀的論辯過程中,場面異常激烈,學者們紛紛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引經據典,闡述自己對儒家學說的獨特見解;有的則結合當下社會現實,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議。整個會場瀰漫著濃厚的學術氛圍,眾人的討論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激昂澎湃的知識交響曲。劉炟端坐在主席臺上,全神貫注地傾聽著每一個人的發言。他時而微微頷首,表示對某些精彩觀點的認同和讚賞;時而眉頭微皺,若有所思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與學者們一同探尋真理的奧秘。這場充滿智慧火花碰撞的論辯,最終促成了《白虎通義》這部傳世之作的誕生,為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諸位大儒的見解真是令朕茅塞頓開、獲益匪淺啊!大漢之所以能歷經數百年而不衰,正是因為有著像你們這樣博學多才、德高望重之人,不斷地將我大漢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這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更是千秋萬代子孫後代們所倚仗之根本吶!所以說,大漢的文化傳承可就要仰仗在座的各位賢達之士啦!”劉炟激昂慷慨地說道,他那洪亮的聲音迴盪在殿堂之上,激勵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緊接著,劉炟目光炯炯,大手一揮,毅然決然地下令道:“朕決定要在全國各地廣建學府,無論貧富貴賤,皆可為學。如此一來,便能讓更多的百姓有機會接受聖人之道、孔孟之學的薰陶。那些出身貧寒的子弟也不再會因家境貧寒而無緣知識的殿堂,只要他們心懷向學之志,便可憑藉自身的努力和才華去改變命運。相信這些莘莘學子日後必能成為國之棟樑,為我大漢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此令一出,滿朝文武無不為之振奮,紛紛稱讚皇帝陛下聖明仁德。而訊息傳到民間後,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貧苦人家的孩子歡呼雀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與憧憬。從此之後,各地的學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朗朗書聲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被貧困束縛住手腳的孩子們,如今終於可以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遨遊,他們發憤圖強、日夜苦讀,只為能夠早日學有所成,報答皇恩浩蕩,為國效力。

軍事與外交上,面對匈奴對西域的威脅,劉炟在艱難中抉擇。起初派兵擊敗北匈奴,解救了被困的將士。但後來由於種種困難,選擇放棄了西域。然而,班超的忠勇讓他深受感動,兩次派兵增援,最終使得西域重新歸於大漢的統治。

在與西域各國的交往中,劉炟注重平等和互利。他派遣使者送去大漢的精美禮物和先進技術,同時也歡迎西域各國的商人來中原貿易。

有一次,西域的一個小國派使者前來,希望能與大漢聯姻。劉炟經過深思熟慮,認為兩國的文化和風俗差異較大,聯姻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於是,他婉言拒絕了使者的請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