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們同甘共苦。
經過數月的努力,洪水終於退去,但周朝又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姬藉望著一片廢墟的大地,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傷。他知道,要想讓周朝真正走出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內部問題尚未解決之際,外部的威脅又接踵而至。西方的犬戎部落看準周朝虛弱,趁機大舉入侵。犬戎的鐵騎如狂風般席捲而來,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周朝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由於實力懸殊,節節敗退。姬藉心急如焚,他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有的大臣建議求和,向犬戎部落獻上財寶和美女,以換取和平。但姬藉堅決反對,他說:“我周朝乃天下之主,怎能向蠻夷低頭求和?”最終,姬藉決定派出使者,向周邊的諸侯國求援。
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一些諸侯國響應了周朝的求援,派出軍隊前來相助。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擊退了犬戎的入侵。這場戰爭讓姬藉深刻認識到,團結諸侯的重要性。
然而,戰爭過後,周朝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農田被破壞,百姓流離失所,經濟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姬藉為了恢復農業生產,親自帶領官員們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重新耕種。他還下令減免賦稅,鼓勵農民積極恢復生產。
同時,為了加強對諸侯的控制,姬藉開始重新審視分封制度。他試圖削弱一些勢力過大的諸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管理。但這一舉措引起了一些諸侯的強烈反對,他們暗中聯合,對姬藉的政策陽奉陰違。
在文化方面,姬藉也努力推動發展。他鼓勵學者們整理典籍,傳承文化。在宮廷中,經常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思想的碰撞和知識的傳播。
儘管姬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周朝的衰落之勢依然難以扭轉。他在憂慮和操勞中度過了一生,為了國家的復興殫精竭慮,但最終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他臨終之際,他將自己的兒子叫到床前,叮囑他一定要繼承自己的遺志,重振周朝的雄風。姬藉的聲音微弱卻堅定:“孩子,周朝的未來就交付於你,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放棄。”
姬藉離世後,他的故事成為了周朝歷史上一段令人感慨的篇章,也讓後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國家治理的艱難與複雜。他的堅持和努力,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激勵著後來的統治者不斷反思和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