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漢殤帝(4 / 5)

小說:諸天之塵埃 作者:田間白頭翁

充分體驗這個精彩紛呈而又複雜多變的世界。就在延平元年八月辛亥這一天,也就是公元 106 年 9 月 21 日,一場如同暴風雨般突如其來且來勢洶洶的重病,無情地襲擊了尚還年幼的劉隆。

一時間,皇宮內陷入了一片混亂與緊張之中。得知訊息後的太醫們心急如焚,紛紛匆忙趕來。他們腳步匆匆,神色凝重,額頭上掛滿了豆大的汗珠。寢宮門外,太醫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焦急地來回踱步,時不時地衝進寢宮檢視病情,然後又急匆匆地奔出來商討對策。

這些經驗豐富的太醫們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用盡了他們所知曉的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有的太醫開出了珍貴稀有的藥方,希望能藥到病除;有的則採用了針灸推拿等傳統療法,試圖刺激穴位以激發劉隆身體內部的自愈能力;還有的甚至嘗試了一些民間流傳的偏方秘方,寄望於出現奇蹟。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努力,如何絞盡腦汁,都始終無法改變劉隆那脆弱不堪的生命逐漸流逝的事實。

劉隆那原本就虛弱不堪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病情日復一日地不斷惡化著。這讓一直陪伴在側的鄧太后心急如焚、憂心忡忡。她日夜守護在劉隆的病榻之旁,幾乎不曾離開半步。哪怕是到了用膳時間,鄧太后也是毫無食慾,常常是飯菜端來又原封不動地被撤走,整個人因為過度憂慮而變得憔悴不堪。

然而,鄧太后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劉隆的救治和祈禱。她整日裡雙手合十,虔誠地向蒼天祈求著,希望上天能夠大發慈悲,保佑劉隆能夠平安無事地渡過眼前這個難關。她一遍遍地在心中默唸著,期盼著奇蹟的發生。

可惜,老天爺似乎並未聽到鄧太后那聲聲悲切的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隆的呼吸逐漸變得愈發微弱起來,彷彿風中殘燭一般隨時都可能熄滅。儘管鄧太后心如刀絞,但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劉隆的生命之火一點一點地黯淡下去。終於,在某一個令人心碎的時刻,劉隆那本已十分微弱的呼吸徹底停止了,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那個寂靜的夜晚,劉隆躺在小小的龍床上,眼神漸漸變得黯淡。他還來不及真正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還來不及瞭解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就帶著無盡的懵懂和未知,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三百多天的他,在位僅七個多月,成為了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劉隆的猝然離世,宛如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劈在了整個皇宮之上,使得這座宏偉壯麗的宮殿瞬間被無盡的悲傷所籠罩。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彷彿都瀰漫著那令人心碎的哀愁氣息。

鄧太后得知這個噩耗後,整個人如遭雷擊般呆立當場,淚水不受控制地奪眶而出。儘管劉隆並非她的親生孩子,但在過去短短數月的相處時光裡,她早已把劉隆視若己出,傾盡所有心血去呵護他、關愛他,並對他寄予了無數美好的期許與厚望。

然而,命運卻如此無情地奪走了劉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就像一陣狂風驟然吹滅了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鄧太后的心像是被千萬只螞蟻啃噬一般痛苦不堪,那種失落感猶如墜入無底深淵,永無翻身之日;而那份錐心之痛,則如同尖銳的利刃一次次劃過心頭,讓人難以承受。

按照慣例,劉隆被諡號為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九月丙寅(106 年 12 月 5 日),他被葬於康陵。他的陵墓位於漢和帝劉肇的慎陵之內,沒有另立新陵,墓葬規制及陪葬品也被鄧太后減至正常的十分之一。

在劉隆的葬禮上,天空陰霾,細雨紛紛。群臣和百姓們都默默地為這位早逝的皇帝送行。鄧太后站在陵墓前,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

回宮後,鄧太后常常一個人待在劉隆曾經居住的宮殿裡,回憶著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溫馨的畫面彷彿還在眼前,可如今卻只剩下空蕩蕩的房間和無盡的思念。

《殤帝傳奇之身後風雲》

漢殤帝劉隆的去世,讓東漢王朝的皇位再次出現了空缺。一時間,宮廷內外風雲再起,各方勢力都開始蠢蠢欲動。

群臣們認為,平原王劉勝的疾病並非不可治癒,想要立劉勝為帝。然而,鄧太后卻有著自己的擔憂。她想起當初漢和帝死時棄長立幼沒有立劉勝為帝,此時再立其為帝,害怕劉勝心中有怨恨,上位後會對自己和鄧氏家族不利。於是,她與其兄鄧騭在宮內秘密計劃另立新帝。

延平元年八月癸丑(106 年 9 月 23 日),鄧太后最終決定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帝,即漢安帝。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個決定感到滿意。永初元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