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漢安帝(2 / 4)

小說:諸天之塵埃 作者:田間白頭翁

讀著奏摺上的每一個字,心情愈發沉重起來。原來,該地遭受了罕見的天災,洪水氾濫、農田被毀,致使當地百姓顆粒無收,生活陷入極度困境之中。許多家庭失去了住所,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尋求一線生機。

看到這裡,劉祜的心彷彿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疼痛難忍。他深知這些百姓正在受苦受難,急需朝廷的援助才能度過難關。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拿起硃筆,準備下達開倉賑濟的命令,讓受災的百姓能夠儘快得到糧食和物資的救助。

然而,就在這時,鄧太后聞訊趕來。她看了一眼劉祜手中尚未簽署的詔書,輕輕搖了搖頭,說道:“皇上,此時開倉賑濟並非最佳時機啊。”劉祜聞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急切地問道:“為何?如今百姓們飢寒交迫,若不及時救濟,後果不堪設想!”

鄧太后緩緩解釋道:“皇上莫急。此次天災範圍甚廣,若貿然開倉,恐怕難以滿足所有災民的需求。且目前國庫空虛,若一次性大量放糧,後續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我們需從長計議,制定更為周全的救災方案才行。”

儘管劉祜明白鄧太后所言不無道理,但眼看著那些可憐的百姓受苦,他又怎能坐視不管呢?他緊緊握住拳頭,骨節泛白,心中滿是憤怒與無奈。最終,他也只能長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硃筆,黯然神傷地望著窗外。

且說有那麼一回,年輕的皇帝劉祜心懷天下蒼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鄭重地向朝堂之上的大臣們提出一個建議:應當適當減輕部分地區的賦稅,以此來緩解當地百姓肩上那沉重無比的負擔。

然而,這一提議卻遭到了當朝太后鄧氏的堅決反對。鄧太后目光如炬,她從國家財政收支的大局出發,冷靜而又堅定地表示,如此舉措勢必會對朝廷的財政收入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儘管劉祜據理力爭,詳細闡述了減輕賦稅對於民生的重要意義,但最終還是未能改變鄧太后的決定。

望著鄧太后轉身離去時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劉祜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他滿心期待著自己的善政能夠得以實施,讓黎民百姓過上稍微輕鬆些的日子,可如今這一切都化作泡影。失落與無奈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將他緊緊包圍,令其難以喘息。

漫長而又煎熬的等待之後,鄧太后那沉重的生命之鐘終於停止了擺動,她帶著一生的榮辱與權謀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當訊息傳到劉祜耳中的那一刻,他長舒了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著:自己終於擺脫了鄧太后那如影隨形的掌控,可以一展宏圖、主宰天下了。然而,令劉祜始料未及的是,這看似解脫的時刻,實則僅僅只是一個開端,真正的巨大挑戰正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向著他鋪天蓋地地席捲而來。

為了能夠牢牢地掌控住手中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劉祜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來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心腹之人,卻並不都是德才兼備的賢良之士。相反,這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乃是利慾薰心、自私自利之徒,更有甚者,還是那種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之輩。

這些人就如同一群嗡嗡亂飛的蒼蠅一般,整日裡圍聚在劉祜的身旁,竭盡所能地討好巴結他。他們憑藉著花言巧語和各種不正當手段,不斷地從劉祜那裡獲取好處和特權。而劉祜呢,則被他們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對他們的種種惡行視而不見,甚至還加以縱容庇護。

就這樣,這群烏合之眾在朝堂之上興風作浪,把原本應該清正廉明、秩序井然的朝廷搞得是一片混亂不堪,烏煙瘴氣瀰漫其間。正直之士受到排擠打壓,忠臣良將無處容身;而那些奸佞小人則趁機大行其道,貪汙腐敗之風愈演愈烈。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百姓們也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羌族的叛亂猶如一場洶湧澎湃的洪流,無情地衝擊著大漢王朝的安寧與穩定。年輕的皇帝劉祜心急如焚,日夜憂慮著國家的安危。他深知這場叛亂若不及時平息,將會給百姓帶來無盡的災難。於是,他果斷地下令多次派遣大軍出征,期望能夠迅速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

然而,事與願違。那些被委以重任的將領們,或是能力不足,或是貪生怕死,亦或是缺乏有效的戰略眼光。他們在戰場上頻頻失利,使得漢軍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每一次戰敗的訊息傳來,都如同重錘一般狠狠地砸在了劉祜的心口,讓他感到無比的沮喪和憤怒。

與此同時,無辜的百姓們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戰亂使得他們失去了家園,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曾經肥沃的土地變得荒蕪,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