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太史慈這振聾發聵的話語罵醒了。
良久,張揚和穆順問道:“將軍,不知你所說的英雄,身在何處,又姓甚名誰”?
太史慈一看,兩人開始上道了,趕緊換了一副嘴臉,說道:“就是我家八歲小主,啊,現在九歲了,就是漢室宗親,幽州刺史劉虞此子。
去年領三百騎兵出幽州,一路過關斬將,攻破汜水關、虎牢關、成皋關、軒轅關,逼逆賊董卓逃亡長安,現在領司隸四郡之地的破虜將軍劉華。”。
太史慈說完,那胸膛挺的高高的,腰板伸的直直的,很是自豪,旁邊高順和一眾兵將也是如此。
張揚也曾是酸棗會盟諸侯之一,劉華的事蹟他也是一清二楚,親眼所見,此子簡直鬼神莫測,驚為天人,對劉華為人也是佩服不已。
張揚和穆順又是一陣思量,最後兩人交換眼神,都閃過一絲堅定,自己在上黨郡或許能苟活一陣,但卻是苦了一方百姓,自己二人的長處是沙場征戰,而不是主政一方,或許跟著劉華,路子才能走得更遠。
張揚想通之後,說道:“不知,小主劉華願意收容敗軍之將否”。
太史慈和高順四目相對,驚訝張揚的果決,這就投誠了,你可是當年的十九路諸侯之一,一郡太守啊。
二人也不疑有他,反正只要進了小主的碗,彎的也能給你掰直了。行不行,那都是小主的事了,我們只管打仗。
趕緊給張揚和穆順鬆綁,擺宴慶祝。當張揚和穆順聽說太史慈大軍要去往雁門抗擊烏桓,收復失地之時,那股豪情又上來了,那不是該我們做的事情嗎,可比窩在這太守府要有意義,都嚷著要跟隨。
最後,按照小主在戰前的交待,若事成,則留下高順陷陣營鎮守上黨郡,主持軍政,絞殺匪寇,穩定四方。
張揚和穆順領三千騎兵和三千步兵,跟隨太史慈騎兵前往雁門郡,餘下三千餘守軍交給高順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