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軍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地位,是公孫瓚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9. 遼東郡:在今遼寧遼陽等地。遼東郡是東北地區的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其農業、手工業等都有一定的發展。
在東漢末年,遼東郡的統治者公孫度家族在此地建立了較為獨立的割據勢力。
10. 玄菟郡:位於今遼寧東部及朝鮮半島北部部分地區。玄菟郡是中原王朝在東北地區的重要統治區域,對於維護中原王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具有重要意義。
玄菟郡也受到了戰亂的影響,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實際由公孫度家族控制。
11. 樂浪郡:在今朝鮮半島北部。樂浪郡是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設立的重要郡縣,其文化、經濟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
樂浪郡雖然地處偏遠,但仍然是幽州的一部分,實際受公孫度家族控制。
雖然劉虞實際控制5個郡,但都是小郡,總面積並不比公孫瓚或公孫度他們的三個郡大多少。三家實力也各有特點:
劉虞是漢室宗親,忠君愛國,推行仁政,使得轄區相對穩定,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但其軍事實力較弱。
轄區內共有軍隊兩萬五千,其中騎兵一萬,步兵一萬五千,謀臣平庸,也沒有像樣的良將,整體實力在幽州三家勢力中墊底;
公孫瓚任遼西郡守,官職雖低,卻實際控制三個大郡,以武力著稱,擁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白馬義從”。
這支軍隊人數雖只有三千,卻能於百萬軍中來去自如,也是公孫瓚對抗北方戎狄,且控制三郡之地的根本依仗。
公孫瓚窮兵黷武,對少數民族比較仇視,轄區內共有軍隊三萬,其中騎兵兩萬,步兵一萬,整體實力在幽州三家勢力中最強;
公孫度和公孫瓚雖然都複姓公孫,但倆人其實沒啥關係,公孫度任遼東郡守,也實際控制三個大郡,允文允武,是三國時期活到最後的一方諸侯。
公孫度對內實行仁政,對少數民族比較寬容,轄區內有軍隊三萬,其中騎兵一萬五千,步兵一萬五千,整體實力在幽州三家勢力中居中。
真要打起來,劉虞還真幹不過公孫瓚和公孫度,糟糕的是,公孫瓚與劉虞不和,兩邊已經小規模摩擦好幾次了。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這兩個爸爸屬性的梟雄,十分不對付,早晚必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