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基本盤就不錯了,讓涼州的諸侯們多活幾天吧。
張遼的西路軍人馬最多,騎兵有太史慈、典韋、郝昭三支精騎共一萬五千,有典韋帶來的兩萬朔方騎兵,郝昭帶來的一萬烏州兵,還有整編李榷、郭汜兵馬後的西涼騎兵四萬,共九萬五千騎。
至於步卒,西路軍這挺多,但除了楊奉的陌刀營,其它步卒到了北疆就是花架子。
北方草原全是騎兵,機動性超強,步卒只能作為中軍鎮守。
劉華斟酌再三,將西路軍一分為三,命楊任為司隸西部四郡守將,鍾繇為司隸州別架,二人主管西部四郡軍政,穩定此地局勢。
留守兵馬有:郝昭的造化輕騎五千;楊密(李榷手下降將)領烏州精騎一萬;李肅吸收一萬西涼步卒俘虜後,增加至兩萬人的西方營;李蒙(李榷手下降將)的西涼步卒兩萬。共一萬五千騎兵,四萬步卒。
令張遼為徵北元帥,朔方郡太守荀攸為軍師,領典韋、李通、李耕、張濟四將,於朔方郡,抵禦西部鮮卑大軍。
手下兵馬包括:典韋五千業火紅騎、李通領典韋帶到右扶風的兩萬朔方騎兵,李耕在朔方郡的一萬本部騎兵和一萬西涼騎兵,張濟吸收西涼步卒後增兵至兩萬的南方營,共四萬五千騎兵,兩萬步卒。
令于禁為伐北元帥,沮授為軍師,領太史慈、李典、文錦、梁興四將,趕赴雲中郡,抵禦東部鮮卑的大軍。
手下兵馬包括:太史慈的功德金騎,李典領右扶風兩萬西涼騎兵,文錦在雁門郡的一萬本部騎兵和一萬涼州騎兵,梁興的兩萬西涼步卒。共四萬五千騎兵,兩萬步卒。
令張合為平北元帥,郭嘉為軍師,領趙雲、郭援、郭淮三將,以淨世白騎及五萬烏州騎兵抵擋東胡進攻;
令高覽為定北元帥,荀彧為軍師,領許諸、張揚、穆順三將,以滅世黑騎及兩萬本部幽州騎兵及新調來的三萬烏州騎兵,共五萬騎抵擋高句麗的進攻。
有這徵北、伐北、平北、定北四大元帥在,也可以跟北方戎狄比劃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