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單開一頁。
途經幷州,一路都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到處都是遠道跑來勞軍的百姓,他們帶著自己製作的麥餅、雞蛋、水果等吃食,真心送給這些守衛幷州的兵卒。
而兵卒們遵守軍規鐵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軍民魚水情在這個時代開天闢地頭一次出現。
幷州百姓知道,兩年前是漢華軍平定了幷州混亂,抵禦了外族擄掠,讓大家過上了安定的好日子。
百姓眼睛雪亮,也是最淳樸的,他們受不得一丁點的好,一點恩惠他們也會記在心裡,有恩必報。
此情此景,讓最毒的老狐狸都為之觸動,老眼迷離,一眾才子掩面而泣,一眾武將胸膛挺直,萬千軍卒鏗鏘有力。
才子們沒有想到,原來人生還能這麼活,還能有這般光景,這不正是我們學子該追求和實現的理想嗎。
看著那遙遠而又陌生的百姓,又是如此的親切。看來,我們眼前這位小主才是真正的英雄。
而此時的幷州邊郡,也早已今非昔比,兗州大戰後,百萬流民被送到此處,到處都在重建家園,開墾土地,重新煥發著生機。
當年收復邊郡大戰時,漢華軍五路出擊,曾俘獲鮮卑和烏桓五萬多匹戰馬,均留在了邊郡,這些戰馬已經在太史慈和典韋的張羅下,又裝備出五萬騎兵。
張揚領並東騎一萬鎮守雁門郡,穆順領並南騎一萬鎮守定襄郡,郭淮領並西騎一萬鎮守雲中郡,郭援領並北騎鎮守五原郡,文錦領並中騎一萬鎮守朔方郡。
另外原上郡太守李耕不愛當官,就愛打仗,將太原、西河、上黨、上郡騎兵進行整合,也得大軍一萬二千,鎮守幷州治所晉陽城。
根據千機衛探報,烏桓王丘力居發了狠,發動烏桓大軍十五萬南下,分兵兩路。
一路由長子樓班率領,直奔雁門,其意圖是阻擋幷州騎兵救援幽州,伺機劫掠。而丘力居則親自領十萬大軍,直撲幽州,欲劫掠幽州劉虞部。
漢華軍一眾將領也沒想到,烏桓會出動如此多的兵馬,這還哪裡是劫掠,這是來滅族的。
自己滿打滿算也就八萬騎兵,人數幾乎比人家少一倍,戰事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