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筆,就沒見過你們這樣的。
鍾繇確更精神了,仰著腦袋四處曬臉,我我,我就是鍾繇,大家都看清楚了。
劉華不理眾人反應,繼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詞作罷,四顧無言,煙雨樓內落針可聞,百官們還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中,久久無法自拔,此詞意境之高,當屬傳世經典,定會流傳千古。
等百官回過神來,紛紛扔掉手中紙筆,這還比個屁啊,寫不出來了,聽完人家的月亮,我們家的那就是星星,
不,就是個螢火蟲,螢火怎能與皓月爭輝,比不過,根本比不過。
臺上李榷、郭汜雖然是武將,也知道這首詞是絕世佳作,再看百官們那一幅幅死了爹的樣子,就知道,這場子是找不回來了。
郭汜狡辯道:“詞曲不分家,既然是詞,那就能譜曲,烏亭侯,譜不出曲子,唱不出來,那這隻能算是一首半詞,嗯,沒啥大用。”
劉華依舊風輕雲淡,姥姥的,找理由是吧,那就徹底把你們懟到孃家去。
劉華大呼:“琴來。”
侍女趕緊送來一把古琴,小崽子試了試音色,嗯,湊合用吧,穿越好幾年了,空閒之餘也跟姓蔡的娘們學過兩天琴。
後世《明月幾時有》這首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劉華也是會彈的,輕撫琴絃,一曲絕世妙音從指尖緩緩流出。
其聲悠揚婉轉,似山間清泉,潺潺流淌;又似林間微風,輕柔拂過。
隨著琴音,劉華啟唇吟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那歌聲清澈純淨,如黃鶯出谷,初露鋒芒卻又飽含深情。
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都被他演繹得絲絲入扣。
全新的曲風,融合了傳統雅韻與少年的靈動。在劉華的演繹下,古老的詞句彷彿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驚豔了煙雨樓一眾頂級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