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是否願意跟進自己看著辦。”
郭盛光、程培超和兩位隨從非常贊同高歌的想法,及時提出在開發外圍和縣城方面,三方一定要保持緊密合作。避開黃金地段,成本自然就降低,房價也會親和普通消費群體,同時也會起到制約巨頭未來的霸道發展。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拍賣會那天,待主辦方報完底價,高歌和省城來的一家公司同時追加2000萬。當兩巨頭緊隨其後各增加1000萬後,郭盛光和程培超隨即各加1000萬,現場立刻進入到劍拔弩張狀態。高歌沒想到過了1.6億和1.8億底線時,省城那家公司和兩巨頭抗衡到2億和2.2億才放手。
兩巨頭雖然實現了志在必得,但沒有勝利笑容。有點像歷史上的正規軍被游擊隊狠狠痛擊一場的慘狀,想反撲時卻見不到一個人影。高歌對此次三集團的合作十分滿意,同時總結出企業間的真誠合作,要遠好於針鋒相對的競爭,有機會還應該繼續合作下去。
送走郭盛光和程培超,高歌再次思考內部服裝廠的事。這次英傑學校校長唐紅反映,新學期的學生裝質量有所下降,脫線、漏針和掉紐扣現象普遍,布料也不如上一批好。工裝和工作服的反應就更多了,工裝還更換了合作廠家。
叫來吳美蘭、小雨、人事總監和拓展部主管共同商量,皆贊成建立內部服裝廠。小雨和歐陽雪蓮還建議配套建一家大型的,包括男女老少各種服裝的金達服裝自選超市,給服裝廠全體員工一個施展才華的大舞臺。
見此事落定,人事總監如釋重負,感嘆道:“唉,能落實下來真好,我正為新的人員調整犯愁呢。現在全省各分公司、大藥房和工廠都在搞資源整合與合理利用,加上科技不斷創新、設施更加先進,人員調整勢在必行。如果實施人員內調,又會出現至少有50名員工要重新分配。裝飾公司本就是原班團隊,成立公司擴建後僅解決8名員工分配問題,如果有了服裝廠,再加上兩家園林場養殖規模擴大,我也輕鬆多了。”
“董事長,新聚義村那塊明年底全部完成後,能解決多少人?”歐陽雪蓮問。
高歌笑道:“那邊全部完工最多需要我們10人左右,主要是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用工問題,新聚義村和瑤族村總人數有兩千多呢。現在聚義村的後生十有八九都是大專以上學歷,根本不缺人才,只需簡短培訓就行了。今後都是機械化、智慧化和自動化操作,完全不需要外來人員。
你們知道嗎?瑤族村村民對聚義村的村規非常感興趣,因為兩村的規矩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聚義村的村規要全面細緻一些,他們已決定完全按照聚義村的村規來管理,並與聚義村永結之好,兩村以後可以相互通婚,逐漸演變成一個大村莊。”
在座的都去過聚義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