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心中對紂王充滿了仇恨,對梅伯充滿了敬佩。
朝堂上的大臣們,有些不忍心地閉上了眼睛,他們對紂王的行為感到失望和恐懼。
商容在心中默默嘆息:“商朝的氣數,怕是真的要盡了。”
而紂王坐在宮殿裡,聽著梅伯的慘叫,卻無動於衷。他身邊的妲己則是笑著說:“陛下,這下那些人就不敢再反對陛下了。”
梅伯在炮烙之刑上堅持了許久,最終他的身體不再動彈,被活活烤死。他的死,成為了商朝黑暗統治的一個鮮明的標誌。
梅伯死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他的妻子在家中聽聞丈夫的死訊,悲痛欲絕,她對著天空哭訴:“夫君一生忠心耿耿,卻落得如此下場。紂王啊,你必遭報應。”
梅伯的兒子們則發誓要為父親報仇,他們暗中聯絡一些對紂王不滿的人,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反抗紂王的統治。
在西岐,周文王聽聞梅伯因直諫而被炮烙致死,他悲痛地說:“梅伯乃忠臣也,紂王如此昏庸殘暴,我等必須加快發展西岐的力量,早日拯救蒼生脫離苦海。”
西岐的百姓們也為梅伯的死感到悲憤,他們更加堅定了支援周文王的決心。
而朝歌城中,紂王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權威之中,他沒有意識到,梅伯的死,就像一顆火種,點燃了人們心中反抗的火焰。那火焰在黑暗中悄悄蔓延,等待著爆發的時刻。
隨著梅伯的死,朝堂上的氣氛更加壓抑。大臣們都噤若寒蟬,不敢再對紂王提出任何異議。而紂王則變本加厲,他繼續推行著他的暴政,不斷加重百姓的賦稅,擴充自己的宮室,沉迷於酒色之中。
妲己看到紂王對自己言聽計從,更加肆意妄為。她常常在紂王耳邊吹枕邊風,讓紂王懲治那些她看不順眼的人。
有一次,一個宮女不小心打破了妲己心愛的花瓶,妲己便向紂王告狀。紂王二話不說,就下令將宮女處死。
這樣的事情在宮中屢見不鮮,朝歌城中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每天都在擔心自己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觸怒紂王,遭受殘酷的刑罰。
然而,在這黑暗之中,也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努力。比干王叔就是其中之一,他雖然對紂王的行為感到痛心,但他仍然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讓紂王回心轉意。
比干常常私下裡與一些正直的大臣商議對策,他們試圖尋找一種方法,既能讓紂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能避免遭受紂王的迫害。
可是,紂王已經被妲己迷惑得太深,他對比干的勸告也越來越不耐煩。
在這種情況下,商朝的命運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飄搖的船隻,隨時都有可能沉沒。而梅伯的英勇事蹟,卻永遠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了激勵人們反抗紂王暴政的精神動力。
日子一天天過去,朝歌城中的百姓們在苦難中煎熬著,而西岐的力量卻在不斷地壯大。周文王廣納賢才,他的兒子們也都英勇善戰,他們積極地準備著與紂王的最終對決。
而這一切的開端,梅伯的直諫和他遭受的炮烙之刑,成為了商朝命運轉折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段悲壯而又令人敬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