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成功擊退惡意詆譭,讓中醫的聲譽得以扞衛,醫館的名聲更勝往昔。每天慕名前來求醫的患者摩肩接踵,隊伍常常排到醫館門外。但林羽深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讓中醫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傳承中醫、培養後繼人才成了他心中的頭等大事。
這日,醫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林羽正坐在診室裡整理醫案。這時,醫館的門被輕輕敲響,林羽抬頭,只見一位年輕的小夥子站在門口,眼神中滿是緊張與期待。
“林醫生,我……我能進來嗎?”小夥子怯生生地問道。
林羽微笑著點頭:“當然可以,進來吧,有什麼事慢慢說。”
小夥子走進診室,侷促地站在一旁,雙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他自我介紹道,自己叫蘇然,是一名醫科大學的學生。蘇然說,他在網上看到了林羽的事蹟,被林羽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深深打動,從此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儘管他在學校學習的是西醫,但他渴望能跟隨林羽學習中醫,將中醫的精髓傳承下去。
林羽靜靜地聽完蘇然的講述,心中泛起一陣漣漪。眼前這個年輕人眼中的熱忱,讓他想起了曾經的自己,對中醫的熱愛和執著在心底悄然共鳴。林羽沉思片刻,說道:“學習中醫並非易事,不僅要背誦大量的經典,還需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摸索,你可想好了?”
蘇然用力地點點頭,眼神堅定:“林醫生,我想好了!我不怕吃苦,就怕學不到真正的中醫。”
林羽看著蘇然堅定的模樣,心中暗暗點頭,決定給他一個機會。他說:“那你先跟著我一段時間,看看你是否真的適合。”
從那以後,蘇然便正式成為了林羽的學徒。每天清晨,他總是第一個來到醫館,打掃衛生、整理藥材,做好開診前的準備工作。開診後,他寸步不離地跟在林羽身邊,仔細觀察林羽為患者診治的每一個細節。
林羽在為患者診斷時,會詳細地向蘇然講解望、聞、問、切的要點。比如,在觀察一位面色蒼白、舌苔淡白的患者時,林羽會告訴蘇然:“望診時,面色和舌苔是重要的判斷依據。面色蒼白、舌苔淡白,多提示氣血不足。再結合問診,若患者自述容易疲勞、頭暈,基本就能判斷其氣血虧虛的程度。”
蘇然聽得全神貫注,一邊認真聆聽,一邊在小本子上記錄著。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會立刻提問,林羽總是耐心解答,毫無保留。
在學習針灸時,林羽親自示範進針、行針的手法。他先在自己身上演示,讓蘇然感受進針的力度和角度,再讓蘇然在針灸模型上練習。蘇然一開始手法生疏,進針時手會微微顫抖,林羽就手把手地教他,不斷鼓勵他:“彆著急,慢慢來,手法要穩,力度要適中。”
除了臨床實踐,林羽還會定期安排蘇然學習中醫經典著作。他要求蘇然背誦《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篇章,併為他講解其中的深刻內涵。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理論基石,它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醫學智慧,比如‘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的理念,這些都是中醫的核心。”林羽指著古籍,耐心地為蘇然解讀。
蘇然學習非常刻苦,常常在醫館忙碌一天後,回到家中還繼續研讀醫書,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向林羽請教。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然的進步十分明顯。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現在能獨立為一些輕症患者進行簡單的診斷和治療,他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林羽的悉心教導。
然而,學習中醫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蘇然在為一位患者進行推拿治療時,由於手法不當,導致患者疼痛加劇。患者家屬十分不滿,當場指責蘇然。蘇然滿臉通紅,羞愧地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
林羽得知後,立刻趕來向患者和家屬道歉,並親自為患者重新進行治療。待患者情緒穩定後,林羽把蘇然叫到一旁,並沒有責備他,而是耐心地幫他分析問題所在:“推拿手法講究剛柔並濟,力度和節奏都很關鍵。你剛才用力過猛,而且沒有掌握好穴位的精準位置,所以才會讓患者感到不適。”
蘇然低著頭,懊悔地說:“林師父,我錯了,我太粗心了。”
林羽拍了拍他的肩膀:“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你要記住,每一次治療都是對患者的責任,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林羽的教導下,蘇然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實踐。他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改進治療手法,逐漸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認可。
隨著蘇然的成長,林羽開始讓他參與一些複雜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