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廣納賢才齊奮進(1 / 2)

中醫研究院在林羽和蘇然的悉心經營下,逐步走上正軌,前期的種種困難與波折反而讓整個團隊更加堅韌,凝聚力也愈發強大。然而,隨著研究院的快速發展以及各項研究專案和教學任務的日益繁重,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廣納賢才成為當務之急。林羽深知,只有匯聚更多優秀的中醫人才,研究院才能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清晨的陽光灑在研究院的庭院裡,林羽站在窗前,望著院子裡來來往往忙碌的身影,心中既有對過往努力成果的欣慰,也有著對未來發展的緊迫感。這時,蘇然輕輕走進辦公室,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放在桌上,“還在為人才的事情發愁呢?”她輕聲問道。

林羽轉過身,微微嘆了口氣,“是啊,現在研究院的發展勢頭很好,可人才缺口太大了。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臨床實踐,都需要更多專業的人才加入。”蘇然點了點頭,思索片刻後說:“我們之前主要是在國內招聘,這次不妨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些,國際上也有不少對中醫感興趣、有研究的人才,我們可以嘗試吸引他們。”

林羽眼睛一亮,“這個主意好!我們可以透過國際學術交流平臺釋出招聘資訊,同時邀請一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中醫專家幫忙推薦。”兩人迅速商討出詳細的招聘計劃,決定從教學、科研、臨床等多個方向全面展開招聘。

招聘資訊一經發布,便在國內外的中醫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來自世界各地的應聘者紛紛投遞簡歷,其中不乏一些在中醫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和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林羽和招聘團隊開始對這些簡歷進行仔細篩選,初步確定了一批符合要求的候選人,並邀請他們前來參加面試。

面試當天,研究院裡熱鬧非凡,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應聘者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林羽親自參與面試,他希望能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挑選出真正熱愛中醫、有能力且有責任感的人才。

第一位面試者是一位年輕的華裔醫學博士,名叫陳宇。他在美國知名學府深造,主攻中醫與神經科學的交叉領域。林羽對他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詳細詢問了他在相關研究中的成果和心得。

“我一直認為中醫的經絡學說和現代神經科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透過研究,我發現一些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比如針灸,能夠對神經系統的功能產生積極影響。”陳宇自信地說道,眼中閃爍著對研究的熱情。

林羽頻頻點頭,又問了一些關於如何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臨床實踐以及對中醫研究院未來發展的看法等問題。陳宇的回答條理清晰,見解獨到,給林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來的面試者中,有一位來自英國的老中醫,名叫大衛。他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多年,在歐洲推廣中醫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大衛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一開口便對中醫研究院的成立表示讚賞。

“我在歐洲這些年,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感興趣,可專業的中醫人才實在太少。我相信你們的研究院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醫人才,讓中醫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大衛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說道。

在面試過程中,大衛分享了許多在國外行醫的經驗和遇到的挑戰,他對中醫的熱愛和執著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林羽與他深入探討了中醫在國際市場的推廣策略以及如何將西方先進的醫學理念與中醫相結合等問題,雙方相談甚歡。

經過幾天緊張的面試,林羽和招聘團隊從眾多應聘者中挑選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臨床各科、中藥研發、中醫文化傳播等多個領域,他們的加入將為中醫研究院注入新的活力。

新成員入職後,為了讓他們儘快融入研究院的工作氛圍,熟悉各項業務,林羽和蘇然精心安排了入職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包括研究院的規章制度、發展歷程和未來規劃,還邀請了研究院的資深教授和專家,為新成員分享中醫教學、科研和臨床實踐的經驗與技巧。

在一次培訓交流會上,一位新入職的年輕科研人員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之前主要在實驗室做研究,對於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臨床應用,還不是很清楚。”

一位資深的臨床專家微笑著回答道:“中醫的研究不能脫離臨床實踐,我們在做科研時,要時刻想著如何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患者的治療中。比如,我們研發一種新藥,不僅要關注它的藥理作用,還要考慮它在臨床上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林羽也在一旁補充道:“沒錯,我們研究院一直強調醫、教、研一體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