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眼不眼紅,至少官田鄉如今取得的成績那是實打實的。
別的不說,官田鄉今年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三百多了,是之前的三倍多,這個數字已經達到安江平均水平的一半了。
顯而易見的是,等明年官田鄉的養殖業到了收穫的時候,這個數字必然會大幅度上漲。
隨後縣長曾學軍通報了全縣各鄉鎮的經濟排名,以及縣直各單位招商引資排名。
表現好的表揚,表現不好的批評,更嚴重的怕是要丟帽子了。
接著,會議就進入了具體彙報環節。
孫偉作為官田鄉的代表,被邀請上臺發言。
孫偉站起身,穩步走向講臺,心中既激動又緊張。
他站在麥克風前,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官田鄉這一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豆製品廠的轉型升級,到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
從基礎設施的改善,到村民收入的顯著增加;
從政府引導到村民積極參與,每一個細節都飽含汗水與智慧。
“我們官田鄉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這般令人矚目的成就,離不開縣委、縣政府領導的英明決策和大力支援,同時,也離不開各兄弟單位的鼎力相助!”。
孫偉滿含深情地說道,言語之中流露出對上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感激之情。
他頓了頓,接著感慨道:“然而,更為關鍵的還是我那位親密無間的好搭檔——咱們官田鄉的好鄉長,李達康同志!正是由於他不辭辛勞地默默耕耘和無私奉獻,才讓我們官田鄉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回想起往昔,官田鄉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負面典型,每次縣裡召開重要會議時,孫偉這位鄉黨委書記總是如坐針氈。
因為他時不時就得站出來當著眾人的面做表態發言,那種窘迫和尷尬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可誰能料到呢?曾經屢屢受挫的官田鄉居然會迎來如此揚眉吐氣的時刻,搖身一變成為了先進典型的代表,甚至還擁有了上臺分享經驗的機會。
而這所有的榮耀與改變,都是李達康帶來的。
會議結束後,李達康正準備和孫偉一起回鄉裡。
這時,縣長曾學軍的秘書小跑著過來,說道:“李鄉長,等一下,縣長找你”。
“啥事啊史秘書?”,李達康問道。
“不知道,縣長沒說,你去了就知道了”,史秘書回答道。
聞言,李達康無奈的看了一眼孫偉說道:“孫書記,那你先回吧”。
“老弟,我等等你?”,孫偉說道。
“不用了孫書記,我還不清楚曾縣長找我究竟啥事呢。要是談起來時間過長,那就太耽誤事了,我等會兒直接坐班車回去就行了”,李達康說道。
自從那條通往縣城的公路修好之後,縣客運公司第一時間就開通了前往官田方向的運營線路。
自此以後,每天都會有多趟班車往返於縣城與官田之間,極大地方便了兩地居民的出行往來。
“那行吧,老弟,那我先回去了”。
隨後,李達康便跟隨著史秘書,一同朝著曾學軍的辦公室走去
“曾縣長,您找我?”,李達康站定身姿,禮貌地向曾學軍問候道。
“哈哈,達康同志來了,快坐”,曾學軍滿臉笑容,熱情地招呼著李達康入座。
待李達康坐穩之後,曾學軍開口稱讚道:“達康同志啊,不得不說,你們官田鄉今年所取得的成績著實令人矚目啊!連我這個當縣長的也感覺臉上有光呢!”。
“當初縣裡選派你來出任官田鄉的鄉長一職,如今看來真是一個無比英明的決策啊!”。
聽到曾學軍這番高度讚揚的話語,李達康趕忙謙遜地回應道:“曾縣長過獎啦!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果,全仰仗著袁書記以及您一直以來對我們官田工作給予的大力支援啊!否則的話我們官田的路到現在還通不了呢,更別說取得什麼成績了”。
曾學軍聽後,微微頷首,顯然對於李達康的回答感到十分滿意。
曾學軍面帶微笑地看著李達康,緩緩開口道:“年後呢,縣委這邊可能會針對你們官田鄉的領導班子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不知道你個人有什麼想法呢?”。
說罷,曾學軍便靜靜地凝視著李達康,等待對方的回應。
李達康原本正端坐在椅子上,聽到曾學軍這番話語之後,心中不禁猛地一怔。
官田鄉的班子竟然要進行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