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康坐在辦公室內看了整整一天的資料,終於對關安縣的基本情況有了初步的認識。
關安縣,一個規模不大的小縣,全縣總人口僅有二十多萬。
它下轄十四個鄉鎮,共有一百二十六個行政村。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去年全縣的人均年收入竟然僅有七十多元,財政收入更是不足兩千萬。
當李達康看到這些資料時,不禁為之震驚。
關安縣的經濟基礎竟如此薄弱,實在出乎他的預料。
他輕揉著疲憊的額頭,隨即拿起電話,將政府辦主任丘盛召喚了過來。
由於尚未配備秘書,許多事務還需他親自處理。
丘盛聞訊匆匆趕來,一進門便滿臉關切地問道:“李縣長,有何急事需要我馬上處理嗎?”。
李達康說道:“丘主任,我來了已經有幾天了,與同志們還不熟悉”。
“這樣,你通知一下,明天下午三點召開縣長辦公會,我想與大家見個面,同時研究一下關於全縣經濟發展的對策”。
“好的,李縣長”,丘盛點頭應允。
“要是沒有其他吩咐的話,我這就去通知”。
“嗯,暫時沒有其他安排了,你去吧”。
李達康揮了揮手,示意丘盛退下。
望著丘盛離去的背影,李達康陷入了沉思。
這丘盛表面上看起來對自己挺恭敬,可一口一個李縣長,實際上卻是跟自己保持著距離。
否則的話,就不是叫李縣長,而是縣長。
別小看一個稱呼,其中包含的意思可是天差地別。
如果政府辦主任跟自己不是一條心的話,那對今後的工作,無疑會橫生很多麻煩。
李達康決定再觀察觀察,如果丘盛真的不識時務的話,那也就別怪他了。
……
李達康沒想到的是,丘盛從他的辦公室離開之後,轉頭就進了常務副縣長譚兵的辦公室。
“譚縣長,我剛從李縣長那裡出來”。
丘盛一進門,便壓低了聲音對譚兵說道。
譚兵聞言,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哦?他找你何事?”。
丘盛走近,輕聲彙報:“李縣長決定明天下午三點召開縣長辦公會,說是想和大家見個面,順便討論全縣經濟發展的對策”。
譚兵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來,新官上任三把火,姓李的這是急著要燒第一把火啊”。
“不過,經濟發展?哼,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
丘盛附和道:“是啊,譚縣長,關安縣的情況您最清楚,這問題積重難返,哪有那麼容易解決”。
“李縣長剛來,怕是還不瞭解情況”。
譚兵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丘主任,你得時刻留意李達康的動向,有什麼風吹草動,及時向我彙報”。
“至於明天的會議,開”。
“不過不是三點開,而是三點半”。
丘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很快便明白了譚兵的意圖,點頭應承道:“明白了,譚縣長,我會安排好一切,確保會議按時……不,是三點半開始”。
說完,兩人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
早在譚兵代為主持縣政府工作期間,丘盛便已毅然決然地投靠到了他的麾下。
當時,眾人皆以為譚兵將接任縣長一職,這也是無奈之舉。
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
在政府辦主任的位置上,若不能與縣長同心同德,遲早會被替換。
丘盛作為前任縣長的心腹,自然深知此道。
他明白,如果不緊跟譚兵這位未來可能的縣長,自己的位置也將難保。
於是,他果斷地選擇了站隊,而譚兵也欣然接受了他的投靠。
譚兵甚至許下承諾,一旦自己成為縣長,定會運作讓丘盛晉升為副縣長。
然而,世事難料,譚兵最終並未如願坐上縣長的寶座。
這一變故讓丘盛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
整個縣委大院都知道他已是譚兵的人,即使他有意轉向李達康,對方也未必會接納他。
畢竟,沒有哪位領導會輕易信任一個立場不堅定的人。
面對如此困境,丘盛只能選擇一條路走到黑。
他決心全力以赴地幫助譚兵與李達康鬥智鬥勇,只有這樣,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