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鐵其昌的決定(1 / 2)

聽到這番話,鐵其昌的心如刀絞,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彷彿隨時都會決堤而出。

李達康在一旁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內心深處湧動著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

他深深理解鐵其昌的悲痛,漂泊異鄉多年,終於有機會重返故里,卻遺憾地發現,連親人的遺骸都已無處尋覓,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哀傷與淒涼?

“鐵老先生,逝者已安息,生者當自強。您的歸來,無疑是鐵山村的一大喜訊,也是我們整個官田鄉的榮耀”,李達康輕聲安慰道。

鐵其昌微微點頭,聲音低沉地說:“我想在村裡走走。”

於是,眾人便陪著鐵其昌漫步在村莊的小徑上。

當他們來到村子中央時,那棵歷經滄桑的老槐樹隨風搖曳,瞬間吸引了鐵其昌的目光。

他的思緒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遙遠的童年時光,那時他與小夥伴們在老槐樹下嬉戲打鬧,無憂無慮。

“真沒想到,這棵老槐樹竟然還在”。

鐵其昌感慨萬千,樹依舊挺拔,然而那些熟悉的面孔卻已不在人世,只留下無盡的回憶與思念。

眨眼之間,正午的陽光已灑滿大地,眾人一同前往村支書鐵大河那簡樸而溫馨的家中用餐。

當鐵大河將飯菜端上桌時,鐵敏終是忍不住,眉頭緊鎖,直言不諱:“我一直聽聞內地人熱情好客,怎麼今天就用這豬都不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桌上,一盤寡淡的白菜,一盆稀薄的紅薯粥,一碗樸素的炒豆子,無聲地訴說著鄉村的簡樸與艱辛。

鐵其昌卻低沉地開口:“敏兒,你可曾知曉,爺爺當年連這都吃不上?”。

鐵大河聞言,面露尷尬,連忙解釋道:“鐵老先生,您千萬別介意,這是我們村裡的家常便飯,實在拿不出什麼好東西招待您,真是萬分抱歉”。

這一切,實則是李達康暗中交代蘇志國所安排,意在觸動鐵其昌內心的柔軟之處。

試想,若你漂泊異鄉數十載,功成名就後重返故里,卻發現家鄉依舊貧困落後,那份對家鄉的深情,又怎能不令你心生憐憫?

李達康見狀,連忙接過話題,試圖緩和氣氛:“鐵姑娘或許是長途跋涉太過疲憊,心情不佳,還望大家莫要見怪”。

“官田鄉雖條件艱苦,但人心卻如這紅薯粥般溫暖,來,我們吃飯”。

說完李達康就帶頭喝起了紅薯粥,又夾了幾顆豆子放進嘴裡細細嚼咽。

那樣子絲毫不像是裝出來的,不知道的人看了,還以為李達康是從小生活在農村的。

殊不知,李達康前世就是農村出來的,小時候什麼苦沒吃過?

他小的時候,能有一把鹽巴炒豆子當零食,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因此,此時李達康的心中別有一番滋味。

眾人看到這,心裡不禁都對李達康佩服了起來。

鐵敏也是沒想到,李達康這個年紀輕輕的鄉黨委書記,竟然能面不改色的吃下這豬都不吃的食物,真是人不可貌相。

而一旁的鐵其昌內心,也不禁對李達康有了一絲認同感。

飯桌上,鐵其昌沉默不語,心中五味雜陳。他輕啜一口紅薯粥,那熟悉的味道瞬間喚醒了深藏的記憶。

那是媽媽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

想當年鐵其昌年少時,家裡窮的連飯都不吃飽。

那時的鐵其昌,最幸福的時刻便是喝上一碗母親親手煮的紅薯粥,那香甜的滋味,至今仍令他回味無窮。

這頓飯,在眾人各懷心思的氛圍中悄然落幕。

飯後,鐵其昌決定去看看村裡的小學。

抵達村小時,眼前景象令人震撼——校舍破敗不堪,桌椅板凳殘缺不齊,窗戶上連玻璃都沒有。

鐵敏心中難以想象,那些孩子們竟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求知若渴。

鐵敏自幼生活在優渥之中,出生時鐵其昌已事業有成,她宛如被金鑰匙開啟的幸運兒,生活無憂,物質充裕。

貴族式教育、寬敞別墅、豪華座駕,無一不彰顯著她的成長環境。

目睹此景,鐵敏不禁發問:“李書記,難道鄉里連翻修學校的資金都籌集不到嗎?孩子們怎能在這般環境中堅持學習?”。

“鐵姑娘,你有所不知,不只鐵山村小學這一個學校是這樣的情況,我們整個鄉里的小學都是如此……”。

李達康聞言,神色凝重,緩緩道出官田的困窘現狀,言辭間盡顯鄉里的貧困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