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晚上,李達康準時出現在縣委小會議室。
會議室裡,燈光昏黃而凝重,每位常委的臉上都寫著不同程度的嚴肅與沉思。
“今天是達康同志和全友同志兩個人第一次作為常委參加常委會,讓我們歡迎他們的加入”。
袁凱說完就率先鼓起掌來。
小會議室裡的掌聲很是熱烈。
一個團結的安江縣委的氣氛籠罩在會議室裡。
只有李達康是第一次參加縣常委會,祝全友之前雖然不是常委,但作為縣委辦主任,列席常委會的次數可不少。
李達康微笑著站起來,微微欠身,說道:“還請大家在今後能夠一如既往的繼續支援我的工作……”。
李達康說這話時,會議室裡的掌聲更加熱烈。
接著,袁凱便宣佈了張老逝世的訊息。
會議室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沉重。
張老的逝世不僅是張家的巨大損失,也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重量。
袁凱的聲音在略顯空曠的會議室中迴盪,每一個字都敲打著眾人的心絃。
“張老是開國元勳,他的離去,是國家的一大損失,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悲痛”。
“在此,我提議,全體起立,為張老默哀一分鐘”。
隨著袁凱的話音落下,所有人站起身,會議室裡只剩下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
一分鐘的時間,對於漫長的人生而言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
但在此刻,卻彷彿凝固了時空,讓每個人都在心中與張老做了最後的告別。
默哀結束後,袁凱繼續說道:“張老的逝世,可能引發一系列的政治和社會變動”。
“作為領導幹部,我們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責任感,確保在這個關鍵時刻,安江縣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不受影響”。
李達康坐在位子上,心中五味雜陳。
張老的離世,不僅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更預示著新的格局即將形成。
對於他個人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
會議繼續進行,討論了多項議題,但張老逝世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會議結束後,袁凱特意留下了李達康。
“達康同志,我看了你們官田鄉一季度的各項經濟資料,成績斐然啊”,袁凱滿臉笑容地說道。
“謝謝袁書記的肯定,這都是我們官田鄉全體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李達康謙遜地回應著,心中卻暗自思量,袁凱此言是否另有所指。
袁凱微微頷首,話鋒一轉:“接下來,你們官田鄉的領導班子會再調整一下”。
“我給你兩個副科級的提名人選,其中一個黨委委員,你回去後好好思量一下,再將人員名單上報給黃部長”。
李達康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又迅速舒展開來。
他意識到,這是看官田鄉的成績太亮眼了,有些人徹底坐不住了。
顯然,這一次,官田鄉那些缺乏背景或背景不夠深厚的班子成員,要為他人騰出位置。
然而,這便是官場的常態,無背景便需認命。
要不是李達康的背景夠硬的話,他早就挪窩了。
不過,對於這些即將變動的幹部而言,他們的去處想必也不會太差。
畢竟,他們帶著這份耀眼的成績單,縣委怎會不給予妥善安排?
否則,縣委的公信力又將何在?
“袁書記,感謝組織的信任和支援”。
“對於官田鄉領導班子的調整,我會認真對待,確保選出既有能力又有責任心的幹部,為官田鄉的發展貢獻力量”,李達康謹慎的說道。
袁凱滿意地點點頭,似乎對李達康的態度頗為讚許。
“很好,達康同志,你有這樣的覺悟我很欣慰”。
“記住,選人用人是關鍵,特別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穩住陣腳,帶領群眾繼續前進的幹部”。
“是,袁書記,我明白”。
李達康鄭重地點頭,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打算。
這次的人事調整不僅僅是對他個人領導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整個官田鄉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控。
他必須謹慎行事,既要考慮到個人的能力與潛力,也要兼顧班子的和諧與穩定。
……
週一上班後,李達康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