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江省的政府大樓內,省長溫海波正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前,靜靜地翻閱著當天的《江省日報》。
溫海波,一箇中等身材、面容慈祥的中年人,已年過五旬。
他鼻樑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透露出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
與省委書記趙立春的風格迥異,溫海波更加註重腳踏實地,對基層工作懷有深厚的情感。
畢竟,他是從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深知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作為江省本土派的領軍人物,溫海波在鄉鎮、縣、市等多個層級都曾擔任過領導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這也使得他在江省擁有著極高的威望,眾多地市和省直單位的領導都是經由他一手栽培起來的。
正因如此,他才能夠與從京城空降而來的省委書記趙立春相抗衡,共同引領著江省的發展。
當溫海波的目光落在《官田鄉:小鄉鎮展現大作為》這篇報道上時,他的眼神不禁為之一亮。
他細細品讀著這篇報道,愈發覺得其內容翔實、資料精確,生動展現了官田鄉所取得的發展成就。
放下報紙,溫海波的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
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的他深知,像官田鄉這樣的小鄉鎮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實屬難能可貴。
這背後不僅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更離不開全體幹部群眾的齊心協力與共同奮鬥。
然而,就在溫海波沉思之際,他突然覺得“官田鄉”這個名字似曾相識,卻又一時想不起具體在何處聽過。
思索片刻後,他喚來了秘書小屈,問道:“小屈,你看看這篇報道里提到的官田鄉,我怎麼感覺有點耳熟呢?”。
小屈手裡還拿著一疊待處理的檔案,他輕輕地把檔案放在溫海波的辦公桌上。
然後接過溫海波遞來的《江省日報》,目光迅速鎖定在《官田鄉:小鄉鎮展現大作為》的報道上。
小屈作為省長秘書,對江省的各項事務都頗為熟悉,尤其是對江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動態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
他略一思索,便說道:“省長,之前那個從寶島回來的鐵姓商人,在我們江省投資五千萬興建了一個電子廠,專案好像就落地在這個官田鄉,當時盧副省長還去現場參加了簽約儀式”。
溫海波聞言,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額頭,笑道:“對對對,我想起來了,這樣,你叫盧副省長過來一下”。
不一會兒,盧顯安匆匆走進溫海波的辦公室,臉上帶著一絲疑惑。
他剛坐下,溫海波便迫不及待地說道:“老盧啊,信英市官田鄉那個電子廠專案進展得怎麼樣了?我剛才看了篇報道,說那裡發展得不錯,咱們得繼續關注和支援啊”。
盧顯安聞言笑了起來,他也看到了《江省日報》上關於官田鄉的報道。
事實上,《江省日報》作為江省最權威,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官報,基本上是每一個江省官員每天必看的報紙。
當盧顯安看到那篇報道時,也沒想到,距離他上次去官田鄉參與簽約儀式過去才半年多的時間,那裡竟然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不禁又讓盧顯安想起了官田鄉那個年輕的鄉黨委書記。
盧顯安微笑著對溫海波說道:“省長,您真是心繫基層,官田鄉的變化確實令人矚目”。
“那個電子廠專案進展得很順利,目前已經進入了生產階段,為當地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溫海波點了點頭,滿意地說道:“這就好,這就好啊”。
“官田鄉有這樣的發展勢頭,未來值得期待”。
“老盧啊,你得多關注關注那裡,有什麼新的進展及時向我彙報”。
盧顯安連忙應承下來,心中卻對官田鄉的那個年輕鄉黨委書記更加好奇起來。
他知道,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帶頭人。
官田鄉能有今天的變化,那個鄉黨委書記肯定功不可沒。
就在這時,溫海波的秘書小屈敲門進來,說道:“省長,剛才省委那邊傳來訊息,趙書記也看到了關於官田鄉的報道,很感興趣,打算親自去調研”。
溫海波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又舒展開來,笑道:“看來我們想到一塊去了”。
“官田鄉確實值得一去,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做的,也好給全省的鄉鎮樹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