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調查工作不斷地深入推進,陳守仁、朱文勇和陳興這三個人內心的防線逐漸崩塌,最終再也無法抵禦那沉重如山般的心理壓力,只得老老實實地向警方交代了他們所犯下的違法犯罪事實。
在審訊室裡,燈光昏暗而壓抑,氣氛緊張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面對警方嚴厲的質詢和縝密的追問,三人起初還試圖隱瞞一些關鍵細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精心編織的謊言一個接一個地被戳破,那些深藏心底的秘密也如同決堤之水一般緩緩流淌而出。
經過一番抽絲剝繭,事情的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原來,陳守仁和朱文勇曾是大學校園裡的同窗好友,彼此關係密切。然而,誰能想到多年後的今天,他們竟會一同走上這條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至於陳興,則是陳守仁的本家侄兒。這個可憐的孩子自幼父母雙亡,成了一名無依無靠的孤兒。由於缺乏家庭的關愛與教育,年紀尚小的陳興在學業上並不出色,初中畢業後未能考上高中,便早早地踏入了社會這片茫茫大海之中。
初入社會的陳興如同一葉孤舟,在波濤洶湧的浪潮中漂泊不定。後來,他前往外省務工,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一群混跡於社會底層的不良混混。
這些人整日遊手好閒、惹是生非,絕非善類。年輕無知且渴望歸屬感的陳興很快就被他們那種所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並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其中。從此以後,他亦步亦趨地模仿著這些人的行為舉止,漸漸地迷失了自我,越陷越深……
陳興誤打誤撞地加入了這麼一個令人唾棄的團伙,這幫傢伙整日裡不幹正事兒,盡是搞一些偷雞摸狗、欺壓良善男女的勾當。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儘管他們所行之事為人不齒,但這惡名竟然漸漸地傳播開來。
時間一久,連那心狠手辣的毒販都聽聞了他們的“大名”,主動找上門來,表示想要與他們展開合作。此時的這幾個人早已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完全喪失了理智和判斷力,絲毫未曾考慮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後果,想都不想便一口應承了下來。於是乎,一個罪惡滔天的販毒團伙就此應運而生。
接下來的日子裡,陳興就在這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知不覺間已跟隨這個團伙渾渾噩噩地度過了整整兩年時光。
說來也是奇怪得很,不知究竟是何緣由,哪怕他們犯下如此重罪,卻始終未曾落入法網。而隨著團伙規模不斷擴大,成員日益增多,陳興那顆貪婪的心愈發膨脹,對於現有的利益分配開始感到不滿。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膽大包天的陳興萌生出了獨自單幹的念頭。然而,要想順利實施計劃又不輕易被察覺,必須得找個安全可靠的地方作為據點才行。思來想去,陳興最終將目光投向了自己位於偏遠山區的老家——大壩鎮。
這裡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訊息相對閉塞,只要行事足夠謹慎小心,想必應該不會引起他人注意,發生什麼意外狀況。
想到這些,陳興把自己包裝成在外經商的成功人士回到了家鄉。買下了現在食品加工廠的地方,做起了製毒的事情。
不過,他為了掩藏其中的秘密,還是引進了幾條食品生產線,生產水果罐頭一類的食品。陳興原本就不會做這些事情,食品加工廠表面也就一直是虧損的。
就在這個時候,陳守仁和朱文勇這倆人心繫陳興那經營狀況欠佳的食品加工廠,專程前來一探究竟。要知道,對於這位同宗同姓的侄兒,陳守仁一直覺得自己算得上頗為了解。
而陳興呢,心裡頭同樣打著小算盤:在這兒搗鼓這些事兒,如果沒有政府方面的人給自己撐腰打掩護,一旦碰上那種突如其來的檢查之類的情況,那就麻煩了。所以,當看到他倆登門拜訪時,陳興簡直是喜出望外,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
如此這般你來我往之後,三人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熟絡起來。而恰好在此時,一心想要充分藉助與陳守仁、朱文勇二人的關係以謀取更多利益的陳興,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聯合先前結識的幾個朋友設下一個巧妙的局。
他們精心策劃著引誘陳守仁兩人陷入鉅額貸款的泥潭之中無法自拔,待到時機成熟之際,陳興便會適時現身,慷慨地丟擲手中食品加工廠的一部分股權,從而將陳守仁與朱文勇緊緊地捆綁在自己這條船上,使其成為自己忠實可靠的合作伙伴。
而陳守仁和朱文勇兩人並不知道這些,還真以為天上有掉餡餅的事情,慢慢的陷入了陳興的佈局中。直到後來,陳興把兩人套牢以後合盤托出自己加工廠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