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唱罷,
張璟川正要與吳三桂推杯換盞之際,
一陣氣勢雄偉激昂的琵琶曲從偏室傳來,使得張璟川和吳三桂兩人皆是一怔。
這曲,
正是十面埋伏!
張璟川只是眼眸微凝,臉色並無太多變化。
可一旁的吳三桂,卻是一臉駭然。
對於張璟川隻身進京面聖,無論是遼東諸將,亦或是吳三桂,甚至是崇禎帝和一眾朝臣都不明所以。
或許大多數人都覺得,他張璟川應該帶著遼東兵馬揮師入關,打個清君側的旗號,就能行逆轉乾坤之舉;
就連襄陽那邊的李自成,也對遼東那邊的態勢頗有關注,
一些狗頭軍師都在建議李自成這個新順王,與遼東平虜侯南北夾擊明廷,然後平分天下。
可是,
張璟川並沒有這樣做。
因為對於他張璟川而言,揮師南下並不是一件難事,
可攻入京城之後,又該如何收場呢?
他張璟川在遼東甚得民心,但在關內,百姓只當他是大明柱石,朝廷敕封的軍功侯,陛下的忠臣良將。
若張璟川此時反,豈不就成了亂臣賊子?
屆時的他,與安祿山又有何區別?
天下悠悠眾口,怎麼去堵?
民心,
這兩個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使得民心所向,絕不僅僅只是頒佈一些利民之政就可以讓他們承認你篡明自立的。
這就像是一個江湖門派,
它可以被外人所滅或是取而代之,大家頂多會說你這門派技不如人。
可你若是這個門派的大弟子,你把整個門派滅了,不僅取而代之,還把門楣給換了,
人家可不會說你能力強,只會說你欺師滅祖、喪盡天良。
或許人家礙於你的淫威,不會當面說你什麼,但背後必然戳著你的脊樑骨,然後蛐蛐你。
況且,
如今的大明雖然山河日下,但忠臣良將亦有不少。
自己一旦攻下了京城,不管如何處置崇禎帝,都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
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在大明恐怕是玩兒不了的,
你上一秒在京城玩兒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家皇室宗親下一秒就能在南京稱帝,振臂一呼之下,明廷的忠臣良將紛紛響應。
當然了,
張璟川有十數萬遼東精銳在手,只要堅持下去,獲得最終勝利只是遲早的事兒。
但這仗得打多久?
會死多少人?
到頭來,依舊落下一個亂臣賊子的名聲,
這一切,
值得麼?
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擁有商人思維的張璟川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況且,
張璟川與後世的清軍入關不同,他要做的,是徹底掃清積弊已久計程車大夫集團,將侵佔百姓良田的土豪劣紳全部肅清,做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
如果手段太過強硬,必然會遭到極強的反噬。
到那個時候,
他張璟川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就算他手裡再多十萬精兵,恐怕也是難有作為。
也正是如此,
張璟川直接打消了揮師入關的念頭,反而隻身進京。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一個是引吳三桂對自己出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趁勢收復錦州、松山、寧遠、廣寧等關外之地。
這樣一來,
吳三桂以下犯上,他張璟川只是反制,
就是朝廷知道了,至少在表面上也不會說他張璟川什麼。
至於吳三桂,他會留其一命。
畢竟人家是崇禎帝親封的山海關提督,就算要殺,也不能由他張璟川來殺。
況且,
一個吳三桂,還不足以威脅他張璟川,留其性命,也算是給朝廷留一個臺階去下。
現在的張璟川,就如後世的東北王張作霖一樣。
奉系,雖然一家獨大,但頭頂上畢竟還頂著一個北洋政府,
要想率軍入關,
最好的方式是被請進去,而非打進去。
至於如何讓朝廷請自己入關,就是張璟川隻身進京面聖的另一個目的,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
現在,
十面埋伏的曲子一響,就是個傻子也知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