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可敢隨本侯清君側?
當張璟川說出這句話後,
軍議廳裡的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每個細微的聲音都顯得格外清晰。
窗外的風輕輕吹過,窗戶吱呀作響,似乎在為這份緊張添上一絲不安。
張若麒坐在椅子上,兩隻手緊緊的握住負手,心跳如鼓。
吳三桂雙拳緊握,手心裡全是汗,整個人怔在那裡,宛如蠟像。
拒絕?
也就等同於撕破臉,然後雙方在錦州城內廝殺,錦州城外,吳國忠的兩萬兵馬正在趕來的路上,西邊的是不是還埋伏著蒙騎軍和滿騎軍?
答應?
就是借張若麒和吳三桂一萬個膽子,兩人都不敢啊,
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下一刻,
張璟川開口了,也算是打破了僵局。
“郭雲龍已經對咱動了手,本侯若是不給點兒反應,人家還以為本侯好欺負呢,你們說是不是?”
張若麒嚥了嚥唾沫,開口問道:
“淮……侯爺……是想要錦州?”
張璟川笑著搖了搖頭,道:“山海關以北,都是遼東轄地。”
言外之意就是,
朝廷私下搖人來殺自己,
不管有沒有得手,那都是朝廷不仁在先,
既然你不仁,那我也可以不義。
可你承受不了我的不義,那也行,賠錢就是了,
精神損失費總得給吧。
錦州、松山、寧遠、廣寧四座城,就是朝廷賠給自己的精神損失費。
“當然了,”張璟川舔了舔嘴唇,悠悠道:“你們也可以不讓,本侯就費點勁兒,讓下面的人一個一個去拿。
只是,
本侯自己拿回來的,可不能算作朝廷的賠償喔。”
言外之意就是,
如果你們不讓,本侯就帶人來攻。
攻下來以後,該給的賠償依舊得給,若是朝廷還是不給,那本侯就接著拿。
話裡話外,
皆是威脅和恐嚇。
在張若麒和吳三桂的眼裡,他張璟川的確有這個能力,而且,你還不能說人傢什麼。
畢竟郭雲龍對張璟川動手是事實,
就算朝廷不承認,但心虛之下,為了平息平虜侯的怒火,多半也會把關外的四座城讓出去。
對於現在的朝廷而言,川陝兩地的流寇已經使其焦頭爛額、分身乏術了。
若不穩住遼東的平虜侯,大明江山就真的走到頭了。
張若麒和吳三桂不是傻子,他們知道朝廷的底線就是沒有底線,只要能解決流寇、穩住遼東,區區四座關外的城池,不算什麼。
而且,
當初朝廷讓吳三桂帶兵出關收復失地,或許也是為了這麼一天,將這幾座城池當做與他張璟川談判拉扯的籌碼。
讓與不讓,
說實話,
真不是吳三桂和張若麒能說了算的。
若是不想把局勢惡化,主動讓出關外的城池,是最明智的選擇。
倒不是說朝廷軟弱可欺,只是因為朝廷的強勢和軟弱,皆取決於國力。
自嘉靖以來,大明的國力就逐漸開始走向了衰落。
若是在嘉靖初期,面對現在的遼東,那也是有手段去拉扯的。
因為嘉靖初期,大明的國力還在,他知道你平虜侯不會輕易去反,既然你不敢反,那朝廷就一門心思去打流寇,
待收拾完流寇以後,再把關內能打的兵馬調到北邊來。
以大明當時的國力,斷了你金州商會在大明的市場,就算短時間內分不出勝負,就是耗,也能把遼東給耗死。
朱由檢,或許是一個勤勤懇懇的皇帝,但他已經沒有那個能力去阻止即將崩塌的大明,
更無法阻止張璟川在遼東的崛起。
……
崇禎十六年,八月。
因山海關提督吳三桂麾下游擊郭雲龍對平虜侯張璟川的襲殺失敗,導致遼東軍民群起激憤,誓要前往錦州為自家侯爺討要個說法。
提督吳三桂為了平息平虜侯的怒火,穩住遼東局面,在與監軍張若麒協商過後,決定帶著本部兵馬讓出錦州、松山、寧遠、廣寧四座重鎮,退至山海關。
至此,
山海關外遼東各衛,盡歸平虜侯府轄制。
平虜侯張璟川,以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