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底,
大明平虜侯親率遼東鐵騎兩萬奇襲清國國都盛京,俘獲大清皇帝皇太極及一眾王公貴族和朝臣。
崇禎十六年,正月初十。
清國皇上皇太極,攜朝臣向大明平虜侯府上表稱臣,自降國格,改帝為國主。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也隨之稱臣。
唯獨肅親王豪格,在得知自家阿瑪有意把九皇子福臨定位繼承人後,率兵逃亡建州。
也就在這一天,
平虜侯府與清國簽署《瀋陽條約》,以確定平虜侯府與清國的主僕關係。
按照約定,
蒙軍八旗和漢軍八旗解散。
蒙軍甲兵,由各部族用戰馬來換,三匹戰馬換得一名蒙族甲兵。
至於漢軍甲士,一部分作為新卒填補戰損,剩下的發放路費,回到原籍報到,由官衙進行統一安頓。
至於滿洲八旗,則保留原編制。
皇太極晉赫舍裡索尼為一等公,擢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正黃旗旗主;
晉鈕鈷祿遏必隆為一等公,擢輔政大臣,拜太師,鑲黃旗旗主;
晉納喇蘇克薩哈為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正白旗旗主。
皇太極將這三人提拔起來,輔佐九皇子福臨,同時也把八旗中的精銳砥柱的上三旗交予三人。
張璟川把平虜侯府從復州衛遷至東寧衛,並在此重建遼東都司。
大玉兒帶著九皇子福臨搬到東寧衛,張璟川給他們劃拉了一處府邸居住。
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也居住在東寧衛,至於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則駐紮在瀋陽中衛、鐵嶺衛、遼海衛。
皇太極與代善、多爾袞、濟爾哈朗帶著餘下的滿洲五旗進入建州衛,準備北上事宜。
清軍佔領的地盤被張璟川收回來以後,
張璟川便開始整編麾下兵馬。
平虜侯府治下的遼東各衛,在得知清虜稱臣後,可謂是舉城歡慶。
為了與民同樂,平虜侯府給治下每一戶百姓都發放了一斗糧谷,以示慰問。
遼東百姓,對平虜侯爺無不感恩戴德。
……
正月下旬,
吳三桂領著兵馬就像是塗地圖格子一般,出山海關,將關外的城池一座一座的收入囊中。
距離多爾袞撤兵回援,已經一個多月了。
按理說吳三桂早就應該跟在多爾袞的屁股後面逐一收城,但吳三桂擔心清軍是在誘敵深入,所以不敢冒然出關。
直到正月初時,
吳三桂才帶著一眾兵馬小心謹慎的出關收城。
當他進入錦州時,才得知清虜已經向平虜侯府上表稱臣了。
一開始,
吳三桂是不信的,直到派出去的斥候從東邊帶回來確切的訊息後,吳三桂才相信了這一事實。
然後,
吳三桂就暈倒了。
一直在床榻上睡了三天三夜,才漸漸的清醒過來。
吳三桂睜開雙眼,
他麾下的心腹將領,郭雲龍和孫文換正在床榻旁候著。
“清虜……真的……降了?”吳三桂顫顫巍巍道。
郭雲龍和孫文換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孫文換道:
“大人,剛得到訊息,皇太極把九皇子福臨定位繼承人,並送入平虜侯府,留下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後,帶著其餘五旗回到了建州衛。
另外,
蒙軍八旗被解散,蒙地各部為了換回兵卒,以三匹馬換一人的方式,跟平虜侯府換人,
至於漢軍八旗,則就地解散,大部分兵卒都加入了遼東軍。”
郭雲龍附和道:
“遼東平定,平虜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吳三桂的雙眼直直的盯著天花板,悵然一嘆道:
“至此,張璟川就真真的成為了大明第一強藩,若有一天他想揮師入關,整個大明,沒有誰能阻擋得了他的遼東鐵騎了。”
此言一出,
郭雲龍和孫文換的臉上皆露出的駭然之色。
若平虜侯真如吳三桂所言的這般,那他們這兩三萬人馬,豈不成了他張璟川嘴邊的肉?
這一刻,
他們終於知道吳三桂在得知朝廷打算扶持他以制衡平虜侯時,他們大人為何會說一句:“朝廷還真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