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宇軒推行的醫藥改革,猶如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他提議將現代醫學的一些理念融入到傳統的醫藥體系中,例如推廣衛生消毒的概念,改進藥物製作工藝,甚至嘗試解剖學的研究。
他雄心勃勃,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醫藥體系,惠及天下百姓。
然而,他的計劃卻遭到了以陳太醫和王老中醫為首的傳統醫家的強烈反對。
陳太醫,太醫院的元老級人物,一生浸淫於傳統醫術,對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奉若圭臬。
他認為柏宇軒的改革是離經叛道,是對傳統醫學的褻瀆。
“柏大人,你讀了幾本雜書,就敢妄言改革我大梁數百年傳承的醫術?簡直是荒謬!”陳太醫在朝堂之上,毫不留情地斥責柏宇軒。
王老中醫,民間德高望重的杏林聖手,也對柏宇軒的改革嗤之以鼻。
“柏大人,人體陰陽調和,豈是區區幾把刀子就能解開的?你的這些歪理邪說,只會害人害己!”他捋著花白的鬍鬚,語氣沉重。
他們聯合其他一些觀念傳統的醫家,聯名上書,要求朝廷停止柏宇軒的“瘋狂”舉動。
一時間,柏宇軒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改革的阻力遠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面對壓力,柏宇軒並沒有退縮。
他深知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
他組織了一系列的講座和研討會,用自己掌握的現代醫學知識,詳細闡述了改革後的醫藥行業的美好前景。
他描繪了更低的疾病死亡率,更有效的疾病治療方法,以及更健康的百姓生活。
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深入淺出的講解,漸漸地,一些年輕的醫家開始動搖,他們覺得柏宇軒的計劃或許真的可行。
他們對陳太醫和王老中醫等人的固執己見產生了質疑,開始思考傳統醫學是否真的完美無缺。
南詩雅和王琳兒也積極地協助柏宇軒,她們深入民間,收集百姓對現有醫療狀況的意見和建議,並將這些資訊反饋給柏宇軒,幫助他更好地完善改革方案。
一個病入膏肓的患者,名叫孫病患者,聽說柏宇軒的改革方案後,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他拖著病體,跪在柏府門前,懇求柏宇軒救他一命。
“柏大人,求求您,救救我吧!我相信您的醫術,我相信您能治好我的病!”
陳太醫看著眼前的情景,臉色鐵青,他大步走到柏宇軒面前,語氣冰冷:“柏大人,明日太醫院,我要與你公開辯論!”
太醫院內,氣氛劍拔弩張。
陳太醫一身官服,面色凝重,他指著柏宇軒的鼻子,聲色俱厲:“柏大人,你口口聲聲說要改革,可你懂醫術嗎?你治好過幾個人?你憑什麼質疑我大梁傳承數百年的醫術!”
柏宇軒神色平靜,不卑不亢:“陳太醫,我並非質疑所有傳統醫術,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醫術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我們對人體的認知還很有限,很多疾病的病因都弄不清楚,治療方法自然也就不夠有效。而現代醫學,透過解剖學的研究,已經對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可以更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疾病。”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陳太醫,您可知道,一個小小的傷口感染,就能奪走一個人的性命?而現代醫學的消毒技術,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的發生,挽救無數生命!”
陳太醫冷笑一聲:“一派胡言!人體陰陽調和,豈是區區幾把刀子就能解開的?你這是在褻瀆生命!”
“褻瀆生命?”柏宇軒提高了音量,“請問陳太醫,眼睜睜地看著病人因為無法醫治的疾病而痛苦死去,這難道就不是褻瀆生命嗎?我們醫者,難道不應該盡一切可能,去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嗎?”
南詩雅站在一旁,看著柏宇軒侃侃而談,眼神中充滿了崇拜。
她輕輕地拉了拉柏宇軒的衣袖,給予他無聲的支援。
柏宇軒感受到她的愛意,心中一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陳太醫,我今日來,並非是要與你爭個高下,而是希望你能放下成見,與我一起,為了天下百姓的健康,共同努力!”
陳太醫臉色鐵青,一時語塞。
他看著柏宇軒,又看了看周圍那些若有所思的年輕醫家,心中突然湧起一股無力感。
他深知,這場辯論,他已經輸了。
突然,太醫院外傳來一陣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