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楊大眼一夥雖落草為寇,下山打劫,但只劫過路官員和富商以及地主富豪,對周邊村民及普通行人秋毫無犯,所以當地百姓並不害怕這夥綿山草寇,但那些有錢人及官員對他卻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碎屍萬段、生吞活剝了他。這些富豪官員就曾設計伏殺楊大眼,要不是韋孝寬出手相救,綿山這夥人早就死翹翹了。
三年前一日,安插在定陽城汾陽酒樓當夥計的細作鄔水回村給韋孝寬頻來了一個資訊。說是在汾陽酒樓,當地富商地主大擺宴席,款待眾多衙役和官兵,有些衙役鄔水未曾見過,估計是從外地調來的。
鄔水覺得奇怪,就多了個心眼,等他給一包間上菜時,就聽一富商狠聲戾氣道:“這次我等通力合作,一定要將那賊人碎屍萬段,為民除害,保民平安,以解心頭之恨。”
鄔水一聽,這要對付哪個賊人啦,周邊除了楊大眼,也沒土匪呀。楊大眼對老百姓可從來沒幹過壞事呀。於是找了個藉口,在城門未閉之前,連夜趕回鄔家村,向韋孝寬彙報了這個訊息。
韋孝寬和諸葛明一聽,就肯定這些人十有八九是要對付楊大眼。可他們和楊大眼不熟呀,另外現在已是深更半夜了,即使去報信,可黑燈瞎火的,楊大眼在綿山的寨子他們也不知在哪裡呀,搞不好還被當成官府夜間偷襲之人亂箭射死呢。
諸葛明略思,緩緩沉言道:“主公,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韋孝寬一聽,馬上明白諸葛明的意思,讚許道:“無用先生有理。”
第二日凌晨,韋孝寬領了二十多人,扮成賣魚商販,將刀箭藏於魚簍之中,天還沒亮時就趕到綿山土匪經常出沒的地方埋伏起來,此地名曰三岔口。這三岔口路是個丁字型,一大路沿山腳而行,一小路直通深山,大路和小路垂直相交。不會兒,就有人來了,韋孝寬定眼一看,還真是衙役和官兵。衙役三十多個,官兵二十餘人,合計近六十人。他們分成三隊,前後兩隊封住大路的兩端,一隊封住進山後退小路,均藏匿起來。韋孝寬一看,也分兵三路,路的兩端各派七名弓箭手,而自己帶著其餘六人緊盯封山小路之敵。
天亮之時,從山上下來兩小嘍囉,也在路邊的草叢中蹲下,估計是打探訊息的。這兩小嘍囉,一人睡會兒,一人看會兒,輪番觀情。巳時初,一商隊來了,看樣子東西還不少,有十來個護從。等車隊來到三岔路口,小嘍囉一聲呼哨,從山上衝下一彪人馬,約二十來人。為首之人坐在馬上,手拿丈八蛇矛,斜挎弓箭,身披皂甲,喝道:“各位行客,不必驚慌,我楊大眼只取錢財,不傷人性命,你等留下貨物,速速離去。”
這些行商二話不說,棄物而逃。楊大眼也感覺有點奇怪,這些行商這麼聽話,一句話不說就走?是不是被我的威名給嚇著了?還是財物不是很珍貴?一陣三連問。眾土匪前去檢視貨物,開啟箱子一看,傻眼了,哪有貨物,全是石頭。
眾人知道上當了,準備回撤進山。說時遲那時快,大路兩端各殺出一隊人馬,還有先前車隊的護從,總計五十餘人。土匪急忙應戰,且戰且退,進入退山之路,又有一隊人馬從小路迎面殺來,硬生生地將楊大眼眾人堵在山路中間,進退不能。楊大眼也不管了,揮起丈八蛇矛,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但你再厲害,人家七十人,你只有二十來個沒經過正規訓練的土匪,有的武器還是棍棒,哪裡是衙役和官兵的對手,頃刻就死傷十餘人。楊大眼一看,難道我等今日要折在這兒了?突然,只聽得從草叢中傳來嗖嗖幾聲,一陣箭雨撲來,數名衙役及官兵應聲倒下。
話說韋孝寬看楊大眼抵擋不過,險象環生,於是不再猶豫,立即做了個手勢,一陣箭雨過去,衙役及官兵就死了十幾人。這時衙役官兵也有些悶了,難道土匪還有埋伏?就在這手停猶豫之際,一陣箭雨又過來了,又是倒下一片。這下可真把衙役官兵嚇壞了。有些衙役官兵急忙向三岔路口撤退。可剛到路口,兩邊又是箭矢招呼他們。又有數人倒下。這襲擊之人都還沒出來,自己就死了二十來人,你說慌不慌。
楊大眼一看,定是有人在幫他,立即向裡面的敵人殺去。還剩下十幾個堵路的衙役官兵就慘了,他們哪是楊大眼的對手,一陣砍瓜切菜,就死得差不多了。韋孝寬一看,形勢立轉,不再猶豫,揮刀殺出,而大路兩端之人也棄弓拿刀殺將過來,堵住小路出口,不讓衙役官兵逃出。官兵等四處逃竄。楊大眼收矛拉弓,見一個逃敵就射一個,幾乎箭無虛發。
過了兩刻鐘,山間恢復了平靜,抓到幾個生口,一問才知和韋孝寬猜的差不多,就是商人出錢,官府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