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府上改建練功房 城中首探御河道(1 / 2)

小說:明月照關河 作者:黃邪老

正月十六正式開課。論語已學過半。劉先生算是知道小姐的才學了,不以常理論,加快了教學進度。不知不覺來到了人間四月,衛照臨感覺春天才真正來臨,夾襖終於脫了,人頓時一身輕鬆。在這近一年的時間內,衛照臨身體素質突飛猛進,書寫章法也進步不少。

在這期間,她見與閒書閣、祠堂一列的武寧院空閒,就告訴國公爺自己日後在後院見人待客不方便,能否把武寧院給她作為處事之所。國公爺一口答應,就叫聶管家按衛照臨意思去辦。

衛照臨沒有對武寧院內原先的會客室——功道堂進行改動,還作為會客室,讓聶管家把連排的兩個倒座房和雜物房打通,只留兩個窗戶,其餘全部封死。屋內一邊豎起粗柱兩根,入地三尺。兩柱之間橫一木,中間吊一巨大沙袋;一牆掛一鬆木圓盤,圓盤用紅漆描畫數圈,且叫聶管家打製數枚鐵釘,鐵釘無帽。這是衛照臨用來練習暗器的。前世主要用槍,冷兵器也就是匕首和鋼弩了,也練過投擲匕首。現代戰爭主要是遠端打擊,貼身肉搏很少。古代就不一樣了,近戰很多,但射箭、暗器等武器無疑既能遠距離打擊對手保護自己,又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誰願意肉搏呀,所以衛照臨決定練習投擲。

聶管家沒多想,他知道小姐這樣做自有她的章法,一切照辦。其實這就是一個簡易的練功房。她知道世人不知太極拳,但如果練習形意拳和八卦拳,人家一看就知是在練功夫。由於心中的那座山,她不敢在小花園裡練了,所以要了武寧院,名為待客實為練功。

現在衛照臨早晨和晚上都在武寧院練習形意拳和八卦拳,四肢力量和身體柔性練習更不可少,萬丈高樓平地起全靠基礎。外加近一年的十三式太極和馬步練習,這形意拳和八卦拳功力見長很快。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衛照臨想要的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明眼可見衛照臨又長高了,有一米六五左右,強身三要素和基因遺傳的力量正在突顯。

這日休沐,衛照臨想探究竟。她讓白檀前去武勝院稟告國公爺今天自己要出門,讓王嬤嬤和白蘇把自己捯飭得高貴富有些。衛照臨髻插金簪,頭戴幃帽,身穿描畫蘇白襦裙,手戴碧透玉鐲,足踏鹿皮小靴,盡顯大家閨秀,豪門子弟。一句話,讓人看了就是不差錢的主。王嬤嬤三人都說好看,仙女下凡,驚為天人,但不知小姐盛裝何為。衛照臨沒解釋,叫白檀多帶些錢,窮家富路。

在古代身邊帶錢真不方便,先前除了拜年時國公爺給了衛照臨一串錢——一百文銅錢,就沒見過錢。這一枚銅錢和現代的一元硬幣差不多大,中間方孔便於穿繩,以致一枚銅錢的重量比一元硬幣輕多了,也就二至三克,但古代沒有大額紙幣呀,這個時代估計銀子和銀票也還沒出現。你要是帶上一貫錢也有五斤呀,如果幾百貫估計就得人扛馬拉了。所以古代上街負擔不輕,但對達官貴人來說這都不是事,有下人擔著。衛照臨帶著白檀從便門第一次走出了國公府。

出了國公府,白檀成了路引。府前是平安道,北連宮城平安門,南接崇陽門,相當於北京城的長安街了。右轉向南來到一路口,再左轉向東進入中直道,一直前行便見一街一橋,街叫御河道,橋喚平安橋,橋下一河,就是望江了,御河道和望江平行。

衛照臨沒有過橋,而是沿著御河道向南走去。道的兩邊基本都是磚木或全木結構的小樓和平房,簷飛角高,窗鏤格回,古韻十足;門前商旗飛飄,店楣銘文燦燦,來往人群衣著不凡,顯示此街為高階消費之地。衛照臨邊走邊看,就見到了採芳齋。這採芳齋名不虛傳,糕點品種繁多,製作精良,造型別致。衛照臨回身向對面看去,一座二層酒樓映入眼簾。酒樓名叫仙客樓,坐落河畔,正對採芳齋。

衛照臨讓白檀買了幾塊栗子糕就往回走,穿過中直道繼續向前,不久就來到了御糖坊,坊中擺放著各種糖製品,如酥糖、硬糖、黑糖,黃冰糖等。衛照臨又轉身向河畔看去,斜對面有一二層茶樓,名叫閒茗館。衛照臨算是明白了,這河邊都是些樓堂館所,吃喝聊天看江景,而對面是衣食器具,尋常人買之即走的店鋪。

衛照臨讓白檀買了幾塊酥糖繼續前行,就見一首飾鋪,名叫玉瓊閣。進入閣內,金銀玉器琳琅滿目,而衛照臨一眼就看中了兩支白簪,簪頭刻有素梅一朵,便問這簪子是用什麼做的。

夥計滿臉笑意,忙答道:“小姐,這是用白玉木做的。”

衛照臨叫夥計拿給她看看,夥計急忙拿了一支給了衛照臨,衛照臨試了試硬度,挺結實的,於是問夥計多少錢一支,夥計服務式笑臉回道:“回小姐,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