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國公府榮華逝去 捧月閣小姐生還(1 / 2)

小說:明月照關河 作者:黃邪老

望江自北向南穿過平安城,將平安城一切為二,分為皇城和市城,也叫內城和外城,然後在沿河街最南端拐了個彎,一路向東奔向大海,尋找歸宿,永不回頭。

望江原名叫望夫江。據傳有一美婦日日站在這條河邊,遠眺北方,盼望征戰夫君的歸來,但古來征戰幾人回,等到的卻是夫君戰死沙場的噩耗。這位美婦經受不住打擊,香消玉殞,撒手人寰。後人被這對夫妻深情厚愛所打動,就把這條河稱為望夫江。

為什麼把這條河叫做江,那就無從考證了。後來可能有人覺得望江比望夫江更好聽更有意境,原名望夫江就很少人叫了,大家都叫望江,當地人也叫御河。

皇城坐落在望江的西岸,南北及東西走向各有三條大道。而皇城的中軸線就是平安大道。它北連宮城平安門,南接皇城崇陽門,用清一色的青石鋪成,宛如一條青龍從宮城游出直達崇陽門,顯得威嚴肅穆,不可侵犯。平安大道是皇上出巡、祭奠、迎勝以及重大節日必經之地,也是文武百官上朝匯通之路。它承載著大周將士凱旋歸來、授封納賞的高光歷程,也記載著邊城危難,八百里加急直奔朝堂之上的緊急時刻。平安城不愧為京畿重地,皇家住所,有道是:

龍臺鳳閣沖霄漢,長道雕樓接雲天。

文武侯臣步殿堂,爐香朝樂繞城隍。

寶馬油車參差過,錦衣玉佩接踵來。

日照月移昭光射,門高院深韶華流。

平安大道兩旁的府邸座座底蘊深厚,氣勢非凡。這些府邸幾乎都是朝廷賞賜給有功重臣的居所,彰顯皇家榮寵。

在平安大道的左邊,離宮城不到三四百米處,坐落著一座東西走向、磚木結構的舊邸,惟有大門上的“鎮國公府”四個燙金大字光耀如新,有人說這四個大字是太祖親筆所寫。門前的拴馬石勒痕深舊,藏塵納垢;兩隻巨大石獅仍舊怒眼圓睜,口含玉球,但斑駁的身軀略顯滄桑。兩扇大門深黑無光,據傳鎮國公府的大門比其它府邸大門寬一寸高一寸,但從來沒人真正測量過和比較過。大門的兩側是門房和倒座房。與倒座房相連的還有兩門,分別為便門和車馬門,也各有門房。便門僅允兩人透過,是平常最頻繁的出入之處;車馬門能容一輛四輪馬車透過。

拾階而上穿過大門就進入外院,迎面就是一石制照壁,與大門正對。壁頂歇山,斗拱架撐,不明白的人認為逾制了,其實這是當年太祖親令加裝的,彰顯府邸之主功高位重。壁心為一方形圖案,上刻蜿蜒山脈,中為掛弓駿馬,下雕長城牆垛,暗示府主金戈鐵馬、衛國戍邊的壯志。照壁背面的壁心為多子石榴,並無特別之處。外院中心放置一大水缸,幾株浮蓮花開其中。外院四周迴廊相連,右側也就是北面,是廚房和僕人住所,與車馬門相通;左側為客房,與便門相接。

再往裡走,就見一垂花門與照壁相對。穿過垂花門就進入內院,也是迴廊環繞。內院地面青石鋪就,多處凹凸不平,時見淺草和青苔;園中一高大柏樹,蒼翠欲滴。內院西列祠堂,與垂花門居正;閒書閣、武寧院與之並排,武寧院暫無人住;北有勤敘堂,為待客迎送、商事論道之處,另有武勝院為國公爺的住所;南設武德院和武崇院,武德院現為世子的寢居,武崇院大門緊鎖。看到這空曠無息的府院,不禁讓人感到唏噓,有道是:

院落沉沉無盡遠,周牆斑斑不見長。

花草磚木無顏色,廊道庭堂失耀光。

門前大道車馬喧,院內小徑行人稀。

殘陽斜照舊樓頭,更聲幽進閒閣中。

南迴廊一直延伸至後院,名曰愛淑院。其實愛淑院與內院並不相連,被一南北長東西短的院落隔開,院內一小池,四邊植栽梅樹等花木。

進入後院就知別有洞天,迴廊環聯,雕樑畫棟,奇花異草,無所不及。迴廊三週分列花語堂、食美房、倒座房和閒月齋(書房)等屋,一直至北側的主人閨房——捧月閣。

進入閨房,迎面就是四聯素雅屏風,屏風後面陳設一矮几,上置托盤一隻,四隻茶盞列其中。向左望去,兩幅帷簾傾瀉而下。掀開帷簾,一張周圍帳幕、纏枝附柱、回紋鏤壁的拔步床映入眼簾,床榻之前地面鋪設地毯;室內陳設妝臺、文案、高几、衣櫃等深閨傢俬,典雅華貴,韻味別緻,無不彰顯女主的榮寵與高貴。

再來到屋外,一月亮門開於倒座房一側。進入月亮門是一座小花園,花園名曰靜嫻園。一汪淺碧小池,四周碎石鋪路,岸栽細柳垂煙,另有些許假山怪石和一坐歇小亭,水潺間間,香蘭馥郁,嫩竹新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