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舜華來到這個世上已經第六天了,她現在應該叫衛照臨。在此期間,國公爺天天來看望,問長噓短;世子爺也是每天下學後第一時間來看她,還帶各種吃食,也就是麥芽糖做的糖點及其它糕點,在前世社會這些都很難入眼,但在此時卻是高大上的美食。看來世子爺也是個寵妹狂魔。
世子名叫衛抱陽,字為和,與衛照臨年紀一樣大,他倆是雙胞胎。這衛抱陽長得比衛照臨幾乎高出一個頭,玉面鳳眼,瀟灑活潑,有點紈絝意思。
看到衛照臨一天天好起來,特別是說話不像以前總是幾句車軲轆話,家人們臉上的笑容多了,走路也帶勁了,尤其是國公爺原本清瘦的面龐也有了紅潤。
在華老大夫及王嬤嬤等人的精心照料下,孫舜華幾乎不咳嗽了,身體也有些許力氣了,實在是躺不住了。她慢慢支撐起身子,腳還未碰到床榻差點摔倒。
白檀趕緊上前扶住她,驚慌道:“小姐,怎麼不喊奴婢幫忙?你身子還這麼弱呢。”
孫舜華看了眼白檀健康微黑的臉龐沒言語,心想這小姑娘可能是個練家子。白蘇也進來了,趕緊拿來衣服。衛照臨一看這是絲綢呀,上衣短小,淺紅;下衣寬大,深紅。袖口、對襟及裙邊均繡有纏枝及花飾,其實這種服飾叫襦裙。
孫舜華在丫環們一頓操作下,穿上了襦裙錦面繡花鞋,晃晃悠悠走出了閨門。一束陽光直射衛照臨,差點晃殺了她的眼睛。孫舜華微眯雙眼,盡情地享受著久違的陽光。有陽光就是好,可頭有點暈呀,腳有點飄呀。白檀一看,趕緊回屋拿來一隻兀凳讓孫舜華坐下。
王嬤嬤從食美房探出頭來一看,小姐出來曬太陽了,趕緊過來道:“小姐,七月底的太陽毒呀,不可多曬。”
孫舜華一聽,可能自己體寒,沒感覺太陽怎麼熱。孫舜華弱聲道:“嬤嬤說得有理,那你們都搬個凳子到太陽照不到的迴廊處陪我聊會兒天。”三人一聽,這小姐真不一樣了,這話說得多溜呀,還聊會兒天。
三人連忙搬來凳子到迴廊裡陰涼處,與孫舜華坐在一起。孫舜華面含病容,欠身致謝道:“這段時間辛苦你們了,謝謝你們。”
這把三人整不會了,小姐什麼時候會謝人了?王嬤嬤連忙擺擺手慌道:“小姐言重了,這是奴婢們應該做的,不值得謝。小姐現在說話也利索了,腦子也清明瞭,老奴真替夫人高興。”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下來了。
夫人?原主的母親?孫舜華輕聲道:“嬤嬤,自病後,我感覺腦袋確實清楚多了,但我還是隻記得爺爺哥哥和你們幾個名字,其他的事和人我一概不知,還請嬤嬤,還有你們給我講講。首先誰給我講講我是怎麼病的?”
三人一聽,相互對視起來,欲言又止。最後還是王嬤嬤眼含淚花,心有不甘,似藏千重往事的眼紋慢慢舒開,憤憤嘆氣道:“老奴來說吧,那天是老奴陪小姐進宮的。”
原來每年的七月十五大周都要進行祈福避難活動,稱為祈難日,為何不叫祈福日,這就不知道了;皇家也不例外,由皇后主持,各王侯及大臣的女眷參加,在皇宮祈難殿舉行。今年的祈難日就有點不一樣,好像是為衛照臨特定舉辦的,為何這般說?因為皇后下旨,被邀請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哪怕是病了也要抬到祈難殿。
往年就是國公爺以衛照臨身體不適為由拒絕參加的,當然別的宴會活動也是如此。可以說衛照臨從小到大就基本沒出過門,更別說參加什麼宴會活動了。一是衛照臨從小都是病懨懨的,身體確實不行;二是衛照臨到現在還沒開蒙,更別說什麼規矩禮制了,教了也白教,學不會;三是在這些活動中如果舉止不端,言行不當,不僅衛照臨性命不保,還會給國公府帶來滅頂之災。
國公爺一看這次是躲不過去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聽天由命吧。皇命難違呀!王嬤嬤是宮裡出來的,多少知道點宮規,就由她陪著衛照臨去吧。
要不說這宮裡的人個個都是人精呀,這一切的運作其實不是皇后,而是三皇子陳邦的親生母親柳貴妃。這柳貴妃閨名叫柳玉琢,出自書香世家,端莊典雅,飽讀詩書,深得帝心。
自從衛照臨被賜婚給自己的兒子以來已有五年,可自己這個當婆婆的就從來沒見過這個兒媳婦,雖然知道這個兒媳婦身體不好,可也不能一次門也不出呀。衛照臨今年十一歲,陳邦也十四歲了,過三五年就該結婚了,這叫柳貴妃如何不急?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公府現在一點權勢也沒有,對兒子毫無助力,搞不好還是個累贅。她也想自己兒子坐上那把椅子,更何況陳邦本人也聰明好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