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縣闕里訪孔廟 古今對比嘆蹉跎(1 / 2)

小說:明月照關河 作者:黃邪老

陳慶之三人從趙長城回到黃梅村後,立即將相關情況寫信給了衛照臨。十日後,陳慶之與達奚武再次會面相商,仍未達成共識,但雙方同意可繼續商討。也不知達奚武和辛威為何如此謹慎。而陳慶之也不可能把黃梅村的事情完全告訴他們。陳慶之回來後召集眾人商議,實在不行就做第二手準備,無論如何都要得到空中草原。陳慶之都已派叢林作戰人員去探看地形了,這時,衛照臨回信了,讓黃梅村暫時不要採取任何行動,等她來到黃梅村再說。

回說衛照臨眾人在高平郡和兗州一待就近三個月,這三個月可把她忙壞了。現在忙完了,身心也放鬆下來,反而感覺有點失落和惆悵,她也不知啥原因。

李老道見小姐這個模樣,就猜到是李邦離開造成的後果,於是安撫道:“小姐,這幾個月真是太忙了,也沒好好休息和玩樂,不知到孔子故地一遊如何?”

衛照臨脫口而出道:“曲阜?”

李乘風一驚,遂笑道:“小姐果然才學深厚,連曲阜都知道,那是七百多年前的叫法了,現在叫魯縣。”

“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 公元前249年楚國滅魯,將曲阜改為魯縣;後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又詔改魯縣名為“曲阜”,“曲阜”一名一直沿用至前世。

衛照臨一聽,既然都到了孔老夫子出生地的邊上,那就去瞻仰一下孔聖人遺居,看看現在的孔廟等建築與前世有什麼區別。於是爽快道:“老道,那就通知他們,今日準備些途中用品,明日就去魯縣。在魯縣住一宿,然後直奔東平郡(今山東泰安市)。”

第二天一大早眾人就出發,也沒和當地官員告別,向東奔去。這高平郡距離魯縣一百來裡,若騎馬很快就到了,但衛照臨他們有馬車和李老道的小毛驢,跑不快呀,到了魯縣已是臨近傍晚時分了。從魯縣的西門進入就是一條長街,街的兩旁大部分都是以“孔”字開頭以及與聖賢相關的商鋪,如孔夫子書鋪,孔家客棧,聖賢酒樓等等。他們就在孔家客棧入住,安頓好一切。第二日耿忠和申豹留守客棧,衛照臨四人向南門方向而去。

在城的西南角,有個叫闕里的地方,為孔子授徒之所。不會兒,衛照臨等人就到了孔子故居闕里,一看就房屋三間,中堂設孔子像,堂內放置一些衣物、車具、琴瑟等物品,據說是孔子生前用過的遺物;周邊也就零星灑落著幾處房舍,和前世孔廟根本無法相比。在前世,孔廟孔府等建築雖曾幾經戰禍、天災及人為破壞,但經修繕後,其規模仍僅次於故宮的第二大古建築群。它的營造規格及標準都是按照皇家禮制施行的,被稱之“東方聖城”,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在民間,無一家府邸能與之匹敵。自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名儒大家都來此頂禮膜拜。可奇怪的是在此留下的詩詞文章少之又少,也許在孔聖人面前誰都不敢落筆,誰都不敢班門弄斧吧。雖留有碑刻2000多塊,內容幾乎都是祭祀、修廟的記錄,唯有幾處楹聯讓人感受到此處為文聖之地,大部分楹聯的作者也不知是誰。最讓人知曉的也許就是“聖府”門前的那副楹聯了:

上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下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就是這副楹聯也是據說而來:明朝宰相李東陽所寫,清代學士紀曉嵐所書。這副楹聯書寫奇詭之處就在於上聯的“富”字缺失上點,隱喻“富貴無頂”;下聯的“章”下的一豎貫通“日”部,暗指“文章通天”。一個府邸與國同存,與天同在,在民間也只有這孔衍聖公府配了。

在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孔子是唯一一位持續深刻影響中國近兩千五百年的人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無人企及,而且他的學說將繼續散發光芒,隱射到每個人的心中,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你是個中國人。後世各代帝王對孔子加封的諡號多得離譜,高得出奇。他及繼承者將儒學從一個學說,變成了儒家,建立了完整的思想體系,最終成為儒教,且置頂三教,更是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種信仰。

在中國浩瀚的文山書海之中,找不到一部著作像“四書五經”那樣影響深遠,綿堅不休。有人說那是因為封建統治者的需要,科舉也只考這些書籍,不學不行,所以人們才對“四書五經”耳熟能詳。諸子百家,為何獨選儒家?江山易改,為何儒家不倒?究其原因,也許只有用皇帝可以殺掉,儒學上下認同來解釋了。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只有統治階級認同,而民眾皆反對,那是絕對長久不了的。儘管它存在不足之處和時空侷限性,但瑕不掩瑜,兩千五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