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時,王桂花和蘇志堅已經從地裡回來了,蘇志堅正坐在蘇志勇旁邊剝竹筍,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爹,二伯,我們回來了!”
蘇年年心情很好,牽著自家孃親的手進了院子,蘇子敬將揹著的竹簍小心放下,進柴房取了簸箕,把裡面的竹蓀蛋一個個撿出來,在確認拿完後,把剩下的筍全都倒在一塊。
“你們咋撿了這麼多「蛇蛋」回來,難怪你們一回來我就聞到臭味了。”
蘇志堅一臉嫌棄地看著地上的一小堆竹蓀蛋。
他們小時候看誰不順眼,經常會拿這東西來砸人,龐臭的。
他那時候不懂事,覺得自己有兩個哥哥,特牛*,看誰都不順眼,見著狗都要砸一下,所以沒少被人報復回來,導致他特討厭這味道。
“爹,幫我在院子角落裡挖一小塊地唄!我要把它們種起來。”
竹蓀蛋雖然能吃,但還是開了花的方便曬乾儲存,賣相也更好。
從竹蓀蛋長成竹蓀所需的時間不過幾個時辰,如果不及時採摘,很快就會枯萎腐爛,所以她打算這幾天天天去竹林裡找竹蓀蛋,統統摘回家來。
然後在院子裡開一小塊地,用來種竹蓀蛋,這樣她就能看著它們,長一朵採一朵,杜絕浪費。
蘇志堅:……
要在家種這玩意?那家裡不就全是這個臭味了!
不行,絕對不行!
蘇年年:“可以賺錢的喔!”
蘇志堅:“崽,你說挖哪呢,需要多長多寬,爹現在就挖!”
果然還是錢的魅力大!
幾人剛把竹蓀蛋種好沒多久,屋外就有人敲鑼打鼓地通知大夥去村口集會。
那鑼聲“咚咚鏘鏘”地響著,在村子裡迴盪,跟過年似的,帶著幾分喜慶的味道。
看樣子應該是爺爺他們回來了。
蘇年年他們洗好手,朝著村口走去。
蘇哲腰桿挺得筆直,手負在身後,看著樹底下聚集越來越多的人,給蘇志勇使了個眼色。
蘇志勇立馬心領神會地維持秩序,他張開雙臂,大聲喊著:
“大家都安靜一下,等人都到齊了,咱們就宣佈!”
“志勇,是不是官老爺答應了?你就別賣關子了,跟我們說說唄!”人群裡一個急性子的老漢忍不住喊道,他的眼睛緊緊盯著蘇志勇,臉上滿是急切。
蘇志勇還沒回答,旁邊的一位大娘接過話道:“你個憨貨,這還用問,你瞧這樣子,一看就是答應了,要不然咋會鬧這麼大動靜!”
如果沒答應,那就該私底下跟來問的人說,哪裡會敲鑼打鼓的喊人。
自家老頭的腦子真是一天到晚不想事。
“答應了就好,答應了就好!”老漢沒計較自家婆娘罵他的話,全程注視著蘇志勇,見他並未沒反駁,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他搓了搓手,那原本緊張的神情也放鬆了下來,眼睛裡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周圍的人聽到老漢這麼說,也都暗自鬆了口氣。
蘇哲的嗓子因為昨天說話太大聲,所以啞了,今天的安排由蘇志勇代為傳達。
“大家肯定都猜到了,我也不多說,木犁定價十二文錢,給縣衙四文錢,其他的不變,報了名的,今天就得學會,官老爺下午會派人去各村通知,明早咱們村就跟著官爺去運木犁回來,上午還是各忙各的,下午到曬穀場改裝,改好後統一找村長結錢,大家聽清楚了嗎?”
他的聲音洪亮,擲地有聲。
眾人全都表示明白了,但有人找了半天,都沒看到蘇國邦,問道:“志勇,你爹呢,怎麼沒瞧見人?”
“我爹還在鎮上呢,他得留在官府做幾個木犁,這樣官爺才好去鄉里宣傳不是,要不然光說多好有啥用!不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東西給人試過之後人家才會願意改裝啊!”
他頓了頓,繼續說,
“大夥下午先跟著我們家老二老三學一些基本的,等晚些我爹回來了再讓他教大夥組裝。”
眾人很是感動,這次真是辛苦國邦了,要不是他忙前忙後的,他們哪裡找得到這樣的活計,紛紛囑咐自家婆娘晚些再送點菜去。
蘇志強和蘇志堅兩人接到命令,很快就執行起來,叮囑大家回去砍些木頭,吃完飯拿著木頭和柴刀在曬穀場集合。
他們壓根沒做過幾個,就是半吊子,教大夥最簡單的零件製作,剩下的,留著等爹回來讓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