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年年走在地頭田間,可以看到幾乎每塊田地上都有村人在忙活的身影。
前些日子的雨水積蓄在田中,木犁過後,將水攪成黃色,不久又恢復澄清。
“爺爺,爹孃……”一看到地頭熟悉的身影,她就很高興地大聲喊著人。
聽到聲音的眾人,停下手中的動作,直起身子朝聲音處看去,就見一群小蘿蔔頭蹦蹦跳跳地嬉笑打鬧而來。
他們辛辛苦苦地幹活,為的,不就是想要看著這些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嘛!
頓時腰不酸,腿也不疼了,皆是一臉笑意地迎接著他們的到來。
等蘇子寧他們到了地裡,蘇國邦繼續扶著木犁跟幾人說話,“寧哥兒,你們賣完柴火回來了?”
“是,我們想著無事,就來地裡幫忙,剛巧妹妹睡醒了,怕她在家無聊,便也帶過來了。”
蘇子寧說著,脫下鞋襪,將褲腳挽起後下了地,站在蘇國邦的旁邊,幫忙扶著木犁開墾田地。
其餘幾人也都下田,有的幫忙犁地,剩下的就幫忙插秧。
只有蘇年年站在田壟上沒動。
她腳上的水泡還沒結痂,這樣下水,萬一感染了,那家中還得花一筆錢給她看病,想了想,還是打消了下水的念頭。
劉豔懷著身孕也沒下水,在田間幫忙分苗,挑出其中長勢好的苗,一眼就看出蘇年年想幫忙。
怕她無聊,開口搭話,“年年,你今天做了什麼呀?”
蘇年年乖巧地回答:“今天我和哥哥們去了山上,我還撿了兩大筐松樹葉和松果球。”說完還比劃了幾下。
“哇,年年真棒,這麼小就會幫家裡做事了,你二哥像你這麼小的時候,還只會玩泥巴呢。”
劉豔笑著誇獎蘇年年,讓被誇的蘇年年瞬間小臉通紅,睜著大眼睛向蘇子敬求證。
蘇子敬:……
他想想,三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跟著大哥去割豬草了,哪裡只會玩泥巴了。
他娘這樣捧高踩低真的好嘛。
但看到蘇年年的呆萌表情,算了,都是自家人,寵著吧。
於是蘇子敬一臉笑意地對蘇年年說:“是,妹妹最厲害了,要我當時可比不過。”
蘇年年看著大夥忙活,大伯在前面拉,爺爺、大哥在後面推著,三個人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去推動木犁,可這麼久功夫,才犁動一小塊土地,二伯、爹還有二哥也是如此。
腦海中突然想到了前世在書中看到的關於這方面的內容。
她這人就是記憶力好,只要看過的書,不能說倒背如流吧,記得七七八八是不成問題的,所以她看過很多書,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獵。
這個朝代的耕種工具是簡單的木犁,類似於漢代的直轅犁,只是更為粗糙些。
主體是由質地堅實而又具有一定韌性的木材打造而成,分為犁轅、犁架、犁鏵三個部分。
犁轅是一根筆直的長木杆,前端連線著犁鏵,後端則與犁架相連,犁架用來支撐整個木犁的框架結構,犁鏵由鐵打造,形狀似三角形,尖端銳利,用於入土翻耕。
犁轅上綁著挽具,本該拉著牛的,但因為租牛需每日交五文錢,如此算下來,至少也得要四五十文,家中男丁不少,兩個木犁,換作人力一推一拉,也就多了幾天時間。
所以蘇家決定還是靠自己,農家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氣,幾人輪流推拉,辛苦個十天半個月的,也能省下些錢。
既如此,那是不是能改進耕種工具,用最少的時間去完成耕地任務呢。
蘇年年很快就想到了曲轅犁,據書中記載,曲轅犁最為適合水田耕種,古代的中後期,耕種工具基本上都有曲轅犁的影子,那它自然有其可取之處。
蘇年年想試試能不能搗鼓出來,但她只有理論而缺乏實踐,僅憑她一個人顯然無法快速做成。
目光在地裡的幾個男人身上掃視一圈,鎖定一人後,她開始構思怎麼去說製作步驟。
她狀似有些好奇地指著附近的農耕者問:“爺,為啥他家用牛拉,我們家要用人拉嘞,是人拉的更快嗎?”
蘇國邦被蘇年年的童言童語給逗笑了,絲毫不覺得沒錢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蔑視地瞅了眼驅趕牛耕田的鄰居蘇家平,滿不在意。
“爺爺力氣大,可以拉的動,根本不需要牛來幫忙,他們沒有力氣的才要用牛拉,你看爺爺給你表演個!”
蘇國邦想要在孫女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兩腳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