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五十塊錢,鄧念英整個春節期間都很開心。
她心裡十分清楚,和其他的女婿們比起來,許新安已經做的夠好了。
雖說為人子女贍養父母是應該的,但長期以來的傳統卻並非如此。他們這兒,沒有外嫁女給父母養老的習俗,很多絕戶人家,老頭老太太到老了都是自己養自己,實在幹不動了,就過繼個本家的子侄,把地交給人家種,等到生病了,動彈不得了,再用宅基地和房子做交換,讓過繼的孩子伺候自己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通常不會太久,人就沒了。
就像上次她媽生病,許新安把人接到自己家照顧了一個多月,這種事情在他們這兒幾乎沒有發生過。反正她不知道有哪家的女兒和女婿做到了這種程度。倒是有女兒回孃家伺候父母的情況,但那也通常不會太久,自己家還有很多事要幹呢,怎麼可能一直待在孃家?時間長了,婆家該不樂意了。
但是,她媽在這兒住的那段時間,不管是許新安還是她婆婆,都給了她極大的支援。家裡的一切事情都不用她管,只讓她專心伺候老人。聰聰和明明也從來沒說過姥姥不應該住她們家這樣的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平時懂事了不少,有什麼好吃的也想著跟姥姥分享。
她知道這背後有許新安和婆婆的引導,她心裡是領情的。
這兩年,許新安的性格變得更加沉穩、溫和,她媽也在變,倆人相處起來,看著倒是比以前更好了。
這五十塊,還是許新安主動給的。
鄧念英特別高興。
許新安也高興,五十塊錢換她媳婦天天掛個笑臉,這錢花的太值了。
賺錢從來不是最終目的,賺了錢讓生活變得更好才是。
李雲錦悄悄問許新安:“你幹什麼了?念英今年看著比以前高興多了。”
“給了我丈母孃五十塊錢。”
李雲錦笑道:“那你以後年年給點。你哪兒掙不出這五十塊錢啊,給點錢就高興,念英還是好哄的。”
許新安笑著點了點頭,這世上哪有不好哄的人吶?誰又不想讓身邊的人高高興興的、讓日子順順暢暢的呢?
只是生活嘛,總歸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小插曲,會讓你的心情起起伏伏,耐心時好時壞,也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有耐心去哄人的。有時候他的耐心不夠多,優先保證了兩個孩子的份額,分給別人的自然就少點了。
他跟李雲錦說:“媽,今年掙了錢,年底再給你買個金鐲子。”
李雲錦笑得開心,“我這把年紀了,戴那東西幹嘛?就這戒指,我戴著它幹活都覺得彆扭。你給念英買就行了,有多的錢你攢起來,給聰聰和明明留著。新安吶,媽很高興,現在這日子過的,我每天都樂呵呵的。你不用老想著我。我要是需要什麼,會直接跟你要的。”
她現在啥事都不用操心,吃穿用度孩子們都為她考慮到了,兒子女兒日子過得都不錯,兩個孫女聰明伶俐,也不是吃虧的性子,有父母護著,長大了差不了,外孫子外孫女也都挺好的,她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媽,開了春你跟我們去鎮上嗎?”
“不去。你不是說等聰聰去上高中,你們就去縣裡嗎?到時候我跟你們去縣裡。這兩年,我還在老家待著,你姥爺年紀大了,我現在隔三差五的就回去看他,在家裡方便點。咱們家這些親戚鄰居都還可以,有人陪我聊天說話,你不用擔心我。”
許新安想了想,“也行。我這兩年在縣裡尋摸個房子,要是價錢合適,我就直接買下來。到時候咱們都去那兒住。我和念英到縣裡去做買賣。鎮上這個百貨店,之前我就租到了96年。我想著,跟他們談一談,要是人家願意賣,這個地方我也買下來,要是不願意賣,我尋摸個別的地方買。這個店還接著開。”
“96年聰聰不就上高中了?你都去縣裡了,還在鎮上開店啊?”
“這個店還能賺錢。到時候我去了縣裡,讓我姐她們來給我看店,我給她們開工資,一年到頭的,比在家裡種地強。現在種地也能僱人種,真到了農忙的時候,花點錢找人幫忙就行。”
他運氣挺好,去年剛分完地,他們一家四口都還有地。雖然他現在戶口不在村裡了,但是從現在到下次分地之前,這地是不會收回去的,他還能白種三年。
李雲錦笑道:“那你跟她們商量,我不管你們姐弟的事。你只要記住,你們是親姐弟,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這就行了。這事你還得和念英商量,她才是跟你過一輩子的人。”
“我知道,媽。你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