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臨安王因裴家重受聖上青睞”一說不脛而走,走到哪兒都有人說孟雲客別有居心,是在利用裴家二公子這個傻子,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可裴緩像是從來沒聽過這個訊息,依舊和孟雲客交好。
&esp;&esp;“這些人就是嫉妒,見不得帥哥和帥哥交好,別去理他們。”
&esp;&esp;裴緩對孟雲客毫無保留,可孟雲客卻有事瞞著裴緩。
&esp;&esp;他心有愧疚,幾次想和裴緩提自己已經暗地和晉王敵對之事,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esp;&esp;他怕裴緩知道之後,會真的懷疑他的用心,會讓這段友誼分崩離析。
&esp;&esp;他總想著找一個萬全的機會,可是他還沒等到這個機會,裴緩,成之,就不在這個世上了。
&esp;&esp;成之為了兄長,心甘情願地獻上了性命。
&esp;&esp;而在成之死後,人脈頭子趙猛找上了他,給了他一封信:
&esp;&esp;兄長風華,絕世無雙,青史留名,就在明日。
&esp;&esp;願子毅與兄長聯手,讓百姓安居樂業。
&esp;&esp;吾在九泉之下,亦是開懷。
&esp;&esp;孟雲客這才知道成之早就知道他心中所想,也在暗中助他。
&esp;&esp;信的最後,成之說:“其實別有居心的,是吾,不是君。”
&esp;&esp;裴昭想要做青史留名之臣,就必須要得遇明主。與晉王相比,裴緩知道他才是明君人選,便替裴昭先一步謀劃。
&esp;&esp;而裴昭,則因為想要弟弟活著的執念入心,以為自己就是裴緩。
&esp;&esp;這一對兄弟,都沒有辜負裴闕的教導。
&esp;&esp;忠君愛國。
&esp;&esp;不愧君王。
&esp;&esp;不愧天下。
&esp;&esp;而他,也不能愧對成之的選擇。
&esp;&esp;他會成為聖明之君,讓裴昭成為肱股之臣。
&esp;&esp;君臣攜手,開創盛世。
&esp;&esp; 番外二 宜室宜家
&esp;&esp;大越元順三十三年九月初十,完成孟雲客太子冊封禮的第三日,越武帝孟翊駕崩。
&esp;&esp;越武帝前半生征戰沙場,收服苗疆,平定西北,將大越版圖擴大到一個新的高度。可因連年征戰,國庫有虧,重兵輕文,吏治不明。
&esp;&esp;孟雲客不像瑞王,也不像晉王,他受過磨難心志堅定,又沒有外戚和朝堂上盤根錯節的黨羽,他可以大刀闊斧地改革,可以心無旁騖地重新整理吏治。越武帝臨終前親自給太子定了新的年號,通和。
&esp;&esp;政通人和。
&esp;&esp;這是越武帝的畢生所願。
&esp;&esp;越武帝將這個天下交給太子,希望他能將自己沒做到的事情做好。
&esp;&esp;接到訊息的第一時間,裴昭和謝相思從蓋州出發趕回長安城。謝相思在半路接到陳大帥的訊息,轉道先回瞭解憂幫。
&esp;&esp;解憂幫解散,四大長老召集幫內弟子回去。
&esp;&esp;想要走的可以自行離開,如有想為朝堂效力的,可以報名,幫內會給安排。
&esp;&esp;越武帝已死,這個他本意是安置苗疆藥人,後來變成了剷除逆臣的解憂幫也沒了存在的必要。
&esp;&esp;只是解憂幫內高手人才眾多,越武帝也希望他們能留下輔佐新帝。
&esp;&esp;這一次,他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
&esp;&esp;裴昭在三日後到達長安,下了馬車直奔皇宮。
&esp;&esp;那個失了母妃,在深夜裡失聲痛哭的少年已經長成,他是大越新的帝王,黎明百姓,天下蒼生的重擔都壓在他的身上。沒了母親,又沒了父親,他哀痛至極,但還要撐著,他不能倒下。
&esp;&esp;可見到裴昭,他沒能忍住紅了眼眶。
&esp;&esp;梁瑞見狀,勸新帝保重龍體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