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依舊在南洋港口呼嘯,海浪拍打著戰船,發出沉悶的聲響,像是在為這場海戰的勝利而歡呼,又似在為即將到來的未知而低吟。李明站在船頭,望著那被戰火洗禮後逐漸恢復平靜的海面,心中滿是感慨。這場海戰的勝利,是將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可他隱隱覺得,大明的危機遠未結束。
與此同時,京城的皇宮卻被一層沉重的陰霾所籠罩。明宣德帝朱瞻基已然病入膏肓,臥床不起。皇宮內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太監和宮女們腳步匆匆,神色慌張,卻又不敢發出太大聲響。
林塵得知訊息後,心急如焚,立刻趕往皇宮。在御書房外,他遇到了神色凝重的內閣首輔張大人。
“張大人,陛下的病情究竟如何了?”林塵焦急地問道。
張大人長嘆一聲,眼中滿是憂慮:“林大人,陛下的病情十分危急,御醫們已經竭盡全力,可……哎,只怕是時日無多了。”
林塵心中一震,猶如五雷轟頂。他怎麼也想不到,一向英明神武的朱瞻基,竟會如此突然地倒下。兩人正說著,御書房內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緊接著是太監的呼喊:“陛下!陛下!”
林塵和張大人對視一眼,急忙衝進御書房。只見朱瞻基躺在龍榻上,臉色蒼白如紙,氣息微弱。
“陛下……”林塵和張大人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音哽咽。
朱瞻基微微睜開眼睛,看到他們,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林愛卿,張愛卿……朕怕是不行了……”
林塵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陛下,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大明還需要您啊!”
朱瞻基吃力地擺了擺手:“生死有命……朕去之後,你們要輔佐太子,保我大明江山社稷……”
正說著,太子朱祁鎮匆匆趕來。他滿臉淚痕,撲倒在朱瞻基的床前:“父皇,您一定要好起來啊!”
朱瞻基看著朱祁鎮,眼神中滿是慈愛與期許:“祁鎮,朕走後,你便是大明的皇帝,一定要勤政愛民,莫要辜負了天下百姓……”
朱祁鎮哭著點頭:“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不久之後,朱瞻基緩緩閉上了眼睛,龍御歸天。整個皇宮頓時哭聲一片,訊息迅速傳遍京城,百姓們也紛紛沉浸在悲痛之中。
朱祁鎮在眾人的簇擁下,舉行了登基大典,成為了大明新君,史稱明英宗。朝堂之上,朱祁鎮坐在龍椅上,雖然一臉稚嫩,但努力讓自己顯得沉穩。
“眾愛卿,如今朕繼承大統,父皇臨終前囑咐朕要勤政愛民,保我大明繁榮昌盛。諸位皆是我大明的棟樑之才,可有什麼治國良策,儘管說來。”朱祁鎮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
林塵上前一步,跪地行禮:“陛下,如今西方諸國雖在海戰中失利,但賊心不死,仍對我大明虎視眈眈。我們必須加強海防建設,鞏固海上護衛聯盟,以防敵軍再次來犯。”
這時,一位老臣站出來:“陛下,老臣以為,新帝登基,應以穩定朝局、休養生息為主。連年的戰爭已經讓百姓疲憊不堪,若再大興土木,加強海防,恐怕會加重百姓負擔。”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有的大臣贊同老臣的觀點,認為應該先安撫百姓,恢復國力;而有的大臣則支援林塵,覺得海防乃國家安危之根本,不可鬆懈。
朱祁鎮皺著眉頭,陷入沉思。他轉頭看向內閣首輔張大人:“張愛卿,你意下如何?”
張大人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老臣認為林大人和這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海防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生活也不可忽視。我們可以在不加重百姓負擔的前提下,逐步加強海防建設,同時推行一些利民政策,讓百姓安居樂業。”
朱祁鎮微微點頭:“張愛卿所言極是。就依愛卿所言,林愛卿負責海防建設,務必做到合理安排,不擾民;同時,戶部尚書要儘快制定利民政策,讓百姓感受到新帝登基的恩澤。”
“臣遵旨!”眾人齊聲領命。
退朝後,林塵找到李明,兩人在皇宮的花園中踱步交談。
“李將軍,如今新帝登基,朝局變幻,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林塵微微嘆氣,神色凝重。
李明點頭表示贊同:“林大人所言極是。西方諸國不會因為我們換了皇帝就放棄侵略的野心,我們必須加快海防建設的步伐。”
正說著,一位太監匆匆趕來:“林大人,李將軍,陛下宣二位去御書房議事。”
兩人立刻前往御書房。只見朱祁鎮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