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塵的全力應對下,大明暫時從旱災與海上貿易危機的泥沼中掙脫出來,然而,這兩場危機所帶來的餘波仍在持續震盪,考驗著這個龐大帝國的根基與韌性。
旱災過後,雖有新農作物與灌溉技術的助力,但農田的恢復尚需時日,糧食供應仍處於緊張狀態。林塵深知穩定糧價、保障民生的重要性,他每日穿梭於京城的糧市與倉庫之間,密切關注糧食儲備與市場動態。
這日,林塵來到京城最大的糧市,只見糧商們正圍聚在一起,交頭接耳,神色頗為凝重。他走近一聽,原來是一些糧商企圖囤積居奇,哄抬糧價。林塵不動聲色,悄然記下幾個帶頭糧商的面孔,隨後便來到了負責糧食調配的衙門。
“如今糧食供應本就緊張,這些糧商卻妄圖擾亂市場,你們打算如何應對?”林塵目光銳利地看向衙門官員。
官員們面面相覷,其中一位小心翼翼地開口:“林大人,這些糧商勢力盤根錯節,貿然行動,恐怕會引發市場動盪……”
林塵眉頭一皺,嚴肅道:“放任他們不管,才是真正的動盪。明日,衙門需派遣人手,對糧市進行巡查,一旦發現有糧商囤積、哄抬價格,立即嚴懲不貸,沒收其囤積糧食,充入官倉。”
第二日,糧市巡查行動展開,那些企圖投機的糧商被一網打盡。訊息傳開,糧價逐漸穩定,百姓們懸著的心也落了地。
與此同時,《海上貿易和平公約》的簽訂雖為海上貿易帶來了短暫的安寧,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遭遇了諸多挑戰。一些國家陽奉陰違,表面遵守公約,私下卻小動作不斷。
一艘大明商船在途經某國海域時,無故被該國巡邏船隻攔截。商船船長據理力爭:“我們遵守《海上貿易和平公約》,你們為何無故阻攔?”
該國巡邏船船長卻傲慢地回應:“這片海域情況特殊,我們有權檢查。”實際上,他們不過是想借機敲詐商船。
林塵得知此事後,立刻召見該國駐大明使者,在鴻臚寺的會客廳裡,氣氛劍拔弩張。
“貴國船隻公然違反公約,攔截我大明商船,這是何意?”林塵直視使者的眼睛,語氣冰冷。
使者有些心虛,但仍強辯道:“林塵大人,這只是一場誤會,我們會調查清楚。”
林塵冷哼一聲:“誤會?這樣的‘誤會’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若貴國不給予合理的解釋,不嚴格遵守公約,大明將重新審視與貴國的貿易關係。”
在林塵的強硬態度下,該國最終向大明道歉,並對涉事人員進行了懲處。但林塵明白,要讓公約真正發揮效力,還需持續監督與外交施壓。
為了進一步鞏固海上貿易安全,林塵決定對大明水師進行全面升級。他親自來到水師營地,與水師將領們商討升級方案。
“如今的海戰形勢複雜多變,我們的水師不僅要在火力上佔據優勢,還要在機動性和資訊傳遞上領先一步。”林塵指著海圖,向將領們闡述自己的想法。
一位年輕將領提出:“大人,我們是否可以借鑑西方戰船的設計,改進我們的戰艦?”
林塵點頭表示贊同:“這是個好主意,但不能盲目照搬,要結合我們的實際需求和作戰特點。神機院已經研發出了新型的船帆和火炮,能大大提升戰艦的效能。”
在林塵的推動下,水師開始了大規模的戰艦改造和人員訓練。新改造的戰艦配備了更先進的火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船帆經過改良,能更好地利用風力,提升戰艦的速度和機動性。
與此同時,林塵還注重水師人員的素質提升。他在水師營地設立了專門的培訓機構,邀請經驗豐富的將領和學者授課,內容涵蓋海戰戰術、航海知識、外語交流等多個方面。
在一次外語課堂上,一位年輕水兵抱怨道:“我們是水師,學這些洋人的語言有什麼用?”
林塵恰好路過,聽到後便走進教室,耐心解釋道:“孩子,如今我們的商船遍佈世界各地,水師肩負著保護他們的重任。在海上,難免會與各國船隻打交道,掌握外語,才能更好地溝通,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水兵聽後,恍然大悟,從此學習更加刻苦。
隨著水師的升級改造逐漸完成,大明在海上的威懾力大幅提升,那些企圖破壞海上貿易秩序的勢力也有所收斂。
然而,國內的政治局勢卻在此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隨著林塵在國內國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一些朝中大臣心生嫉妒與不安,他們開始在朝堂上對林塵的政策提出質疑,試圖削弱他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