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塵從皇宮出來,天色已近黃昏,殘陽如血,將他的身影拉得悠長。御花園裡的花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可他卻無心欣賞這景緻,滿心都是朝堂上的紛爭與大明未來的重擔。
“林大人!”一聲呼喊從身後傳來,林塵回頭,只見周大人快步走來,神色焦急。“周大人,可是出了什麼事?”林塵問道。周大人喘了口氣,說道:“那些保守派大臣不肯罷休,他們私下串聯,打算明日在朝堂上再次發難,還拉攏了不少中立官員,形勢對我們很不利。”
林塵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人如此執著地反對,背後怕是另有隱情。“周大人,看來我們得想個法子,徹底堵住他們的嘴。你且去聯絡支援我們的大臣,讓他們明日務必據理力爭,我再去想想其他辦法。”林塵沉聲道。
回到府邸,林塵徑直走進書房,坐在書桌前,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想要說服那些頑固的大臣,光靠言語還不夠,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他翻開之前蘇然帶回來的關於海外國家的資料,仔細研讀,試圖從中找到突破口。
夜深了,萬籟俱寂,只有書房裡的燭光依舊閃爍。林塵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突然眼前一亮,他發現資料裡提到海外國家透過貿易積累財富、提升國力的具體案例,這不正是他需要的嗎?他立刻奮筆疾書,將這些案例整理成詳細的報告,準備在朝堂上作為有力的論據。
第二日清晨,林塵早早來到朝堂,手中緊緊握著那份報告。朝堂上,氣氛劍拔弩張,保守派大臣們站成一排,眼神中透著挑釁。
“陛下,林塵推行海外貿易和海防建設,耗費巨大,實乃勞民傷財之舉。如今國庫空虛,百姓尚未從洪災中恢復,此時貿然行動,恐將引發民怨,動搖國本。”一位為首的保守派大臣率先發難,言辭激烈。
林塵向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諸位大人,臣所做一切皆是以大明的長遠利益為重。先看這海外貿易,並非如諸位所想只是耗費錢財。”說著,他展開手中的報告,“據蘇然公子此次出海考察所得,海外諸多國家,透過與他國貿易,互通有無,不僅充實了國庫,還引進了先進技術,促進了國內的發展。以我國周邊的琉球為例,他們與他國貿易後,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了極大提升,百姓生活富足。”
“哼,不過是些小國的例子,怎能與我大明相提並論?”另一位保守派大臣冷哼道。
林塵不急不躁,繼續說道:“大人此言差矣。大明幅員遼闊,物產豐富,若能開展海外貿易,將我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遠銷海外,定能換來鉅額財富。同時,我們也可引進海外的先進工藝和技術,提升我國的生產力,這對百姓而言,是長遠的福祉。至於海防建設,更是刻不容緩。如今海外局勢動盪,若沒有強大的水師,如何保衛我國的海疆,保護百姓的安寧?”
這時,一位原本中立的大臣開口道:“林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此事風險難測,萬一貿易受阻,水師建設又半途而廢,該如何是好?”
林塵看向這位大臣,誠懇地說:“大人所慮不無道理。但任何變革都有風險,若因害怕風險而固步自封,大明又如何能在這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足?我們已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貿易方面,先從小規模做起,逐步拓展市場,並且加強監管;水師建設也會穩步推進,分階段進行。我們有信心將風險降到最低。”
朝堂上議論紛紛,支援林塵的大臣們也紛紛站出來發言,闡述海外貿易和海防建設的重要性。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朱祁鎮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辯論,神色凝重。他深知,這一決策關乎大明的興衰,必須謹慎抉擇。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匆匆走進朝堂,神色慌張:“陛下,大事不好!沿海傳來急報,有不明來歷的海盜船隻頻繁出沒,騷擾沿海百姓,搶奪財物。”
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眾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塵。林塵心中一緊,他意識到,這或許是保守派大臣們的陰謀,但此刻不是追究的時候。“陛下,臣請命前往沿海,親自處理此事。海盜猖獗,不僅危及百姓安全,也會影響海外貿易的開展和海防建設。臣定當竭盡全力,將海盜一網打盡。”
朱祁鎮沉思片刻,點頭道:“好,林愛卿,朕命你即刻前往沿海,務必儘快解決此事。”
林塵領命退下,心中暗自思索,這海盜出現的時機太過蹊蹺,背後說不定有保守派大臣與海盜勾結。他決定先去沿海調查清楚,再做打算。
林塵馬不停蹄地趕到沿海地區,這裡一片混亂,百姓們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