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應對歐洲戰爭風雲的斡旋後,林塵暫時穩住了大明在國際上的局勢。但他剛從外交的緊張氛圍中抽身,國內卻又湧起了新的波瀾,這一次,矛盾的焦點集中在了新興工業與傳統農耕的資源分配之上。
隨著林塵大力扶持的新興工業逐步興起,對土地、勞動力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傳統農耕產業作為大明的根基,也急需穩定的資源保障來維持糧食產量。這一衝突在民間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各地的鄉紳、農戶和工廠主紛紛表達自己的訴求,朝堂之上也因此爭論不休。
林塵決定深入民間,親自去了解各方的真實想法。他帶著幾個隨從,微服來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個小鎮。這裡既有大片的農田,也有幾家剛剛起步的紡織工廠。
林塵走進一家農戶的院子,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農正在院子裡整理農具。林塵上前,恭敬地說道:“老人家,打擾您了。我是從外地來的,想跟您打聽點事兒。”
老農抬起頭,上下打量了林塵一番,見他態度和藹,便熱情地說道:“小夥子,有啥想問的,儘管說。”
林塵笑著問道:“我聽說現在鎮上的工廠招了不少人,這對咱們種地的有啥影響啊?”
老農嘆了口氣,無奈地說:“影響可大了!年輕人都跑去工廠做工了,地裡的活兒沒人幹。而且工廠用水多,我們這農田灌溉都受影響了。”
林塵微微皺眉,關切地問:“那您覺得該咋辦呢?”
老農想了想,說:“我覺得這工廠是好東西,能賺錢,可也不能不管我們種地的。要是能給我們留些勞動力,再解決下用水問題就好了。”
離開農戶家後,林塵又來到了鎮上的紡織工廠。工廠主王老闆一見到林塵,便熱情地迎了上來:“貴客臨門,有失遠迎啊!不知您來有何貴幹?”
林塵開門見山地說:“王老闆,我來是想了解下工廠的發展情況。聽說現在招人不太容易,是這樣嗎?”
王老闆苦笑著說:“是啊,林大人。年輕人是不少想來,可農戶那邊不願意放人,說地裡缺人手。而且這原材料供應也不太穩定,影響我們生產啊。”
林塵點了點頭,說:“王老闆,新興工業對大明的發展至關重要,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但工廠在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農業的重要性,咱們得找到一個平衡。”
從鎮上回來後,林塵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解決這一矛盾並非易事,需要兼顧各方利益,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朝堂上關於新興工業與傳統農耕的爭論也愈發激烈。支援工業發展的大臣認為,只有大力發展工業,才能讓大明在世界上立足;而主張重視農耕的大臣則強調,民以食為天,農業才是國家的根本,不能因工業而荒廢了農業。
在一次朝會上,雙方又為此事爭論得面紅耳赤。一位支援工業的大臣激動地說:“如今世界各國都在發展工業,我們若不跟上,遲早會被淘汰!”
另一位主張農耕的大臣立刻反駁道:“可沒有糧食,百姓吃什麼?國家根基不穩,談何發展工業?”
林塵看著爭吵的大臣們,心中五味雜陳。他站起身來,大聲說道:“諸位大人,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大明的繁榮,只是側重點不同。工業和農業,對於大明來說都不可或缺。我們不能顧此失彼,而應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兩者共同發展。”
在林塵的勸解下,大臣們漸漸冷靜下來。隨後,林塵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鼓勵工廠採用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在水源分配上,制定合理的規則,優先保障農田灌溉;同時,推動農業技術革新,引入新的種植方法和農具,提高糧食產量。
為了推動這些方案的實施,林塵親自組織了一場由工廠主、農戶代表和相關官員參加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各方代表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一位農戶代表憂心忡忡地說:“我們擔心工廠發展起來後,會佔用更多的土地,我們以後可怎麼辦?”
林塵耐心地解釋道:“大家放心,我們已經制定了嚴格的土地使用規劃,不會隨意侵佔農田。而且,我們還會鼓勵工廠在荒地上建廠,進行合理的開發。”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和協商,各方終於達成了共識。工廠主表示會積極配合,採用新技術,節約用水;農戶們也理解了工業發展的重要性,願意支援年輕人在農閒時去工廠做工。
解決了國內工業與農業的矛盾後,林塵又將目光投向了國際事務。此時,歐洲戰爭雖然暫時平息,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