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朝的疆域,目前算上二十餘年前併入的百越,共有十六州。
這十六州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分別是幽州、冀州、幷州、兗州、司州、豫州、徐州、荊州、青州、揚州、涼州、雍州、益州、交州、夷州以及最後燕荒帝時期併入大燕朝的百越所在的越州。
而作為大燕朝都城的燕京城,名義上歸北方冀州所轄領,其地域足有冀州全境的五分之一那麼大。
傳說大燕朝建國之前,遼闊的神州土地上從來沒有一個完整的政權。那時的大燕朝疆域上和如今的百越一樣,是以部落、氏族還有家族勢力作為主要統治者的大環境,也是一個動亂紛爭不斷的地域。
甚至那個時候的神州各州地域的形勢比現如今的百越還要複雜、還要混亂。
更有傳說,說那個時候,神州的土地上還有妖怪鬼怪等出沒。雖然這個現在被大燕百姓認為是無稽之談了。
但是有三個傳說是大燕朝百姓所相信的。
第一個傳說就是大燕朝東部遙遠海域之外,有一座名叫“武曲城”的島嶼。武曲城內有著自稱是“天人”的神仙存在。
那些天人能夠把樓閣、廟宇、宅院,甚至是高聳的山峰飄浮在武曲城的上空。天人還有著種種不凡的力量,他們是超然於外的神奇象徵;更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秘象徵。
第二個傳說裡,在大燕朝北部的草原以西,那無盡的沙漠戈壁上,有一座會移動的漠城。漠城裡的人被認為有和天人一樣強大的力量,同樣有著種種奇異。
傳說裡,他們甚至可以讓凡人掌握他們的力量對抗武曲成的天人。所以那座會移動的漠城更是被草原上的遊牧民視為祖先或者魔鬼祭拜。
同時,這兩座神秘的城池據說在大燕朝建國前,經常彼此開戰。他們的戰爭會波及神州上的每一個部落,甚至他們會直接襲擊投靠對方的部落,或者僱傭各部落征戰。這也是導致了神州各部落氏族遲遲沒有統一的原因。
雖然,到了現在,再也沒有人親眼見到過這兩座神奇的城池,但是還是有很多大燕朝的百姓願意相信它們的存在。
如此混亂的勢力組成,導致了各部落氏族本勢力對內異常團結,對外十分仇視。長期以往的結果是各勢力間的彼此征伐,讓神州的人口總量增長的非常緩慢。
同時,這種政權形式,也引起了各種弊端制度,並阻礙了神州的社會形態發展。比如,戰勝方的部落氏族對待戰敗部落氏族的奴隸制度。和各部落氏族內的任人唯親制度。
部落氏族彼此分割割據的社會形態更阻礙了交通運輸和文化交流的往來。導致了神州經濟形態長期處於原始的以物易物形態。進而導致了在大燕朝立國前,幾乎沒有人會離開部落氏族的領地範圍。
傳說中,這樣的政權形式和經濟形勢持續了很久很久。武曲城和漠城的戰爭也這樣打了很久。久到到如今那些太史院的老學究們找不到一份大概的起始時間記錄。
這和大燕朝開國後擁有的詳細歷史完全不同。而那也只是大燕朝太祖皇帝登基後的歷史記錄,開國前的大燕朝太祖皇帝的經歷甚至只有幾句話概況。
《燕史·太祖本紀》:帝起於荒野,戰冀州諸部,勝之。後三年,伐天下。統十五州,立國,國號“燕”。次年,建城,都燕京。
而傳說中,大燕朝太祖皇帝趙無極生於荒野,甚至他的出生本身就是一個謎團。因為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人可以在危機四伏野外出生,更沒有可能在那種情況下長大,各部落更很少接受外人。
故而,沒人知道太祖皇帝趙無極他到底從哪裡來。不屬於任何部落氏族的他,更不屬於漠城和武曲,而他居然曾先後輾轉數個部落氏族和他們之間的戰爭。這實在不可思議。
傳說,趙無極從出生起就一直流浪在神州大地上。直到有一天,趙無極得到一位異人相助,賜予《帝問七篇》後起事立國。而《帝問七篇》就是大燕朝百姓相信的第三個傳說。傳說裡,《帝問七篇》是趙無極得以立國的根本。
在《帝問七篇》裡面有著神奇的力量,可以讓任何一個得到他的人成為龍椅上的皇帝。
但是大燕皇室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件事,《帝問七篇》更是被認為是捕風捉影之談。更不承認太祖皇帝曾經遇到那麼一位異人。
更因為傳說裡的那位的異人是連武曲城和漠城都不知道的異人,在所有歷史和傳說裡從來沒有除了太祖皇帝趙無極的第二個人見過這個異人。
但是還是有人相信,這個傳說是真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