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破冰與合作(1 / 2)

李浩然的改革大會雖然沒有立刻獲得全面支援,但他明顯感受到了一些變化。村裡不少年輕人開始對他的農業技術和理念表示出興趣,尤其是在農業專家的現場演示之後,許多人對新方法的可行性有了初步的認同。即便如此,張大爺依然堅守著傳統的立場,始終對李浩然的改變保持冷眼旁觀。李浩然知道,要想真正實現村裡的大規模改革,僅靠一場大會是不夠的,他需要更深入的行動,才能真正打破傳統的桎梏。

幾天後,李浩然和張蕾決定親自去拜訪村裡的一些重要人物,爭取他們的支援。畢竟,村裡不僅僅是有張大爺這樣的傳統派,還有一些具有進步思維的長者和年輕人。如果能透過與他們的合作,逐步讓更多的人接受新的農業技術,便能形成更大的合力,推動改革的步伐。

這天,李浩然和張蕾早早起床,帶著一些改良後的稻種和技術手冊,準備前往村裡的幾戶人家,逐一進行交流。第一站是李浩然的老鄰居——王大娘。王大娘年紀稍大,但一直以來她對李浩然的做事態度非常支援,尤其是看到李浩然努力改善自家田地後,她的態度有了顯著變化。

李浩然走進王大娘家的院子時,王大娘正坐在院子裡晾曬玉米,看到他進來,熱情地招呼:“浩然,來啦,坐坐坐,來杯茶。”

李浩然笑著走上前,坐到王大娘對面:“王大娘,最近怎麼樣?田裡的收成還好吧?”

王大娘撇了撇嘴,笑道:“哎,倒不怎麼好,去年地裡收成不好,今年好像也沒啥起色。這不,看到你家稻田挺好的,我還想著,找你問問,是不是能學點新法子?”

張蕾笑著接過話:“王大娘,您可真是眼光獨到,正好今天我們帶來了新的改良稻種和技術手冊,咱們可以一起研究研究。”

王大娘的眼睛亮了起來:“真的嗎?那我可得好好看看了。你們年輕人做事我也信得過,就是不知道這些新法子真的能行不行。”

李浩然將帶來的種子和技術手冊遞給王大娘,認真說道:“王大娘,這些稻種經過改良,適應性更強,產量也能提高。而且,新的種植方式能夠幫助土地更好地保持肥力,不至於過度消耗資源。我們希望透過實際操作,讓大家看到這些方法的效果。”

王大娘接過稻種,低頭仔細看了看,然後抬頭問道:“這稻種,真能比咱們常用的好?你知道,咱們這片地,不是那麼容易種的。”

李浩然微笑著點頭:“我明白,王大娘。我們這片土地並不簡單,但透過科學管理,使用合適的種子,確實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只要您願意嘗試,明年我們一起做個試驗田,看看效果如何。”

王大娘沉吟片刻,最後點了點頭:“好,我信你。你要讓我試,我就試。可是,你說的這些,萬一不成,咱們可得有個後著。”

“放心,咱們會共同努力,一起承擔風險。改良的過程有時會有一些波動,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行動,最終一定能見到成效。”

經過一番商討,王大娘最終同意參與李浩然的改革計劃,成為第一個嘗試新技術的村民。這讓李浩然十分高興,他知道,王大娘的支援不僅意味著個人的成功,更意味著新思想的破冰。

接下來的幾天,李浩然和張蕾繼續拜訪了其他一些村裡的長輩和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們不僅展示了新種子的優點,還解釋了新技術如何讓土地保持可持續發展,幫助農民獲得更好的收入。逐漸地,村裡的一些人開始動搖,尤其是那些對農業改革有一定興趣的年輕人和中年人,他們開始參與到李浩然的改革計劃中。

然而,真正的挑戰還是來自張大爺和他那批固守傳統的支持者。儘管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張大爺始終沒有放棄阻撓,甚至公開威脅要“聯合其他村民抵制李浩然的行動”。他擔心自己在村裡的地位受到威脅,無法容忍李浩然的成功會削弱他的權力。

李浩然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決定主動出擊,與張大爺進行一次面對面的對話,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援。這一次,他決定採取不同於以往的態度,不再一味強調新技術的好處,而是透過講述一些親身經歷和村裡過去的困境,讓張大爺明白,改革不僅是為了李浩然個人的利益,更是為了整個村莊的未來。

這天,李浩然特意準備了一些農田的資料和最近的收成資料,打算與張大爺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下午,李浩然帶著張蕾前往張大爺家,看到他正在院子裡修理一些農具,便走上前打招呼。

“張大爺,今天有空嗎?我們能聊聊嗎?”李浩然溫和地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