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那場緊張的村委會大會後,李浩然知道,改革的道路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他成功地爭取到了一些支援,但張大爺依舊是他最大的障礙。張大爺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守舊派,更是村裡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無論李浩然如何努力,張大爺總能用其廣泛的影響力製造困擾。
然而,李浩然並沒有因此氣餒,相反,他愈加堅定了自己推動改革的決心。他明白,改革的突破點不僅僅在於改變那些對新技術持懷疑態度的村民,更在於創造出一個能夠讓大家親眼看到新方法效果的示範專案。
於是,李浩然決定選定一塊田地,作為改革的試驗田,透過這塊田地,他要給所有村民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來證明新技術的可行性。這個想法得到了不少支持者的響應,尤其是王大娘和幾位年輕的農民,他們願意參與到李浩然的計劃中來。
李浩然知道,要想做到這一點,時間非常緊迫。正好,村裡即將進入春耕季節,田間的播種工作正是最關鍵的時刻。他決定親自帶領一支小隊,開始在試驗田上進行新型耕作技術的實施。
“浩然,你準備好了嗎?這一塊田地可是咱們這兒最肥沃的土地,要是能成功,大家就會信服。”王大娘看著李浩然,眼中閃爍著期待。
李浩然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堅毅的微笑:“我知道,這塊田的成敗將決定我們這次改革的成效。但我相信,憑藉咱們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結果。”
儘管有些村民對李浩然的做法還持保留意見,但看到他滿腔熱情地投入其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片試驗田。他們或許不完全相信新技術,但卻被李浩然的決心和信念所感染。
春耕的日子很快到了。李浩然和他的團隊在田地裡忙碌著,按照新技術的方法進行播種。這項新技術並不複雜,主要是採用改良的種子和一種新的施肥技術,這種技術不僅能夠提高作物的產量,還能改善土壤的結構,使土地更加肥沃。而李浩然最為重要的一個舉措,是透過分割槽輪作、間作等方法,避免土壤的過度單一化和貧瘠化。
幾天的緊張忙碌後,試驗田的播種工作終於完成。李浩然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自己親手種下的土地,心中感到一陣欣慰。儘管前路依舊艱難,但他知道,自己已經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李浩然和張蕾以及王大娘等人日復一日地在試驗田裡勞作,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與傳統的耕作方法相比,試驗田的作物生長得更加茂盛,土壤的溼潤度和結構也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稻穀的產量也逐步超過了傳統耕作的標準。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張大爺並沒有放棄對李浩然的打壓。他不僅自己組織了村裡的一部分反對者,還開始散播一些關於新技術“會導致土壤荒廢”的謠言,試圖
透過這種方式來動搖村民們的信心。儘管如此,李浩然依舊冷靜應對,他明白,要徹底解決張大爺的干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試驗田的成果說話。
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李浩然早早就帶領著一支隊伍,開始了秋收工作。與傳統的農業方式不同,新的耕作方法讓稻穀的收成非常可觀,稻穗飽滿,顆粒飽滿,幾乎沒有任何病蟲害的影響。
張大爺也在這時親自來到試驗田,他看著那片金黃的稻田,眼中難掩驚訝之色。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新技術的實際效果,他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
李浩然笑著走上前,迎接張大爺:“張大爺,您來得正好,咱們一起看看這些稻穀的收成,您也可以親自感受一下新技術的效果。”
張大爺沉默了一會兒,最後點點頭,低聲說道:“你這小子,倒是有兩下子。”
李浩然知道,雖然張大爺嘴上不說,但他心裡已經開始動搖了。李浩然並沒有急於爭論,而是耐心地給他講解新技術如何在不同的田地中實現增產、土壤改善等效果,讓張大爺明白,改革的意義遠不止眼前的這些成果。
就在張大爺靜靜地看著那片金黃的稻田時,村裡的一些人開始紛紛前來觀看,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這片與眾不同的田地上。尤其是那些曾經懷疑新技術效果的村民,他們開始看到,李浩然並不是空口白話,而是憑藉著實實在在的成績,證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一陣輕風拂過,稻田中的稻穗隨風搖曳,似乎也在為李浩然的堅持和努力而歡呼。
“浩然,這次的收成可真是好啊!”王大娘高興地說道,她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是的,王大娘,這只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