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初見南方週末(1 / 2)

小說: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長

這個週末,志平回來的時候,圖書館贈送了他一份報紙,是南方報業集團的《南方週末》。志平隨機翻翻,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裡面的實時評論要晚一點,但晚了幾天等事件熱度過後,正是理性冷靜的時候。報紙的內容並有深刻透徹銳利的風格,那一篇篇報道又有很強的文學性,看起來就像是一篇篇報告文學。不管是文化科學還是經濟專欄文章,都是一些文字功底深厚,學者學識淵博的大家寫成的文字,他瞬間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這讓志平對南方文化有了重新認識,進而覺得香港能有三聯書店,那塊南方之南的海島也不完全是港臺片上的庸俗之地嘛。

他不喜歡港臺商業片的搞怪無厘頭,卻喜歡三聯出版社關於建國後17年的大家作品,志平熟悉的有很多,但在內地已經很難看到了。

晚上志平把當期《南方週末》看完,過期的報紙扔在地上,挑了一些精彩的仔細看過。其中有一篇關於河南焦作錄影廳大火燒死74人的報道讓他的心猛地揪起來,迅速看下去,心裡越來越憋悶。

那74人大多都是農民工,火災原因是深夜錄影廳起火逃生,門被鎖起來。為什麼會鎖門,因為是深夜放映黃色錄影老闆怕被查。只在熟悉的人中間,小範圍放映,所以都是鎖著門,放完再開門放人。附近的農民工是看錄影的主要人群,花兩塊錢就可以看了。第二天如果不出工,可以睡在裡面通宵達旦,這很受青壯年的農民工歡迎。他們本來身強體壯,只能隔三差五來到這裡看看錄影,卻又沒想到三月份的那個晚上錄影廳就成了他們有去無回的地獄。

消防人員劈開被鎖的門時,嘩啦倒下了一堆被燒成骨頭的人頭和骨骼,可見當時很多人都是擠在門口出不去,而活活被煙熏火燎燻死的。

這時志平心情難受到害怕,彷彿那一幫人都是他所認識的老家的人,熟人,同學,親人。他們分散在各個城市裡打工,這些人哀傷絕望的眼神彷彿穿過千里萬里來讓志平替他們喊冤。

志平想到幾年前在學校讀書時,那種年輕人衝動的飢渴,他永遠記得這幫在異鄉打工的人不也一樣的煎熬嗎?人前看錄影進去的時候是又說又笑,出來時是一堆骨頭。志平的心深深的憂鬱起來,他覺得自己和那群打工的人一樣,只不過環境沒有糟糕的如此地步而已。

如果他是常年在外打工,是工地上的青壯年,他也會去錄影廳,也有可能命喪黃泉。

那晚夜已很深了,志平很久都沒睡。他看到每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幫打工的人,那些年輕的面孔他彷彿認識,又彷彿不認識……

志平第二天起來後,他看到二樓平臺上一夜春雨打落的滿地花葉,那個天台很久沒人打掃了,長滿蒼翠的青苔,志平已不像去年那樣在心裡排斥這裡了。相反,他覺得只要自己動手,把這裡清掃乾淨,這棟掩映在樹林間的小樓也很清雅。

志平慢慢的喜歡上這裡了,接下來的一週他要去南昌跑業務。

省城的市場格外大,但真正的客戶卻潛伏在角落裡,非得花一番精力不可。漁需市場除洪城大市場外,還有幾個傳統小市場。老城區滕王閣樓下有一片,都快30年了,一直持續著。

那裡來來往往潛伏著銷量龐大的客戶,志平細心地準備著,目標是攻下這片市場。

那天的銷售會議上,劉經理說跑業務就像與一群陌生人相處,一開始彼此都不熟悉,但一次兩次的見面寒暄已經形成了印象,如果再持續見面,對方就會注意到有這麼個人了,如果再能語言溝通愉快,產品對路,那就是下單籤合同了。

劉經理的這份心得分享,也許是他自己的經驗,也許是參加總部會議溝通的體會,此時志平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他對洪城的漁需市場也像是面對一群陌生人,他要找到對眼的人,然後愉快地溝通。

跑完滕王閣下面的老市場後,志平才知道原來那裡早已被全國各地的廠家包圍,轟炸透了。尤其本地的廠家,產品質量一般,但價格便宜到讓你驚掉下巴,而且還能賒欠,採購數量也沒要求。

志平仔細看過產品,很粗糙,但低廉的價格還是能走量。他看到來進貨的都是一車一車廂式貨車,志平便對這個市場失望了。

他覺得要改變一個市場的消費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們早已習慣了這樣,而且在用這些低檔漁網時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有人來解決處理,這就是環湖萬萬做不到的。

志平在省城市場一個星期跑下來後,還是覺得沒啥好跑的。每一個客戶手裡都有好幾家聯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