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奶奶的話像是一個討厭的詛咒(1 / 3)

小說: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長

在等叔伯堂兄的時候,吳斌招呼家族裡的人進來喝茶,然後自己把吳鎮新買的毛峰抓了一大把,裝了半杯再灌滿水。

吳木生笑嘻嘻地問,等會上墳結束後,不用著急走,可以湊一桌麻將了。吳斌說三爺啊,知道你心思,我們先上墳,回來再說,把老祖宗先安排好。

吳木生搖搖頭說,上墳就是個樣子,做給活人看的。在世的時候沒吃沒喝的受罪,死了燒再多的紙也是空。寧要床頭一碗水,勝過墳頭一堆灰嘛。

道理是這個道理,樣子也是要做的。吳斌說完哈哈一笑。

在所有的族人都到齊的時候,四爺爺帶著大家去上墳,吳鎮父親跟在最後面,在心裡盤算哪幾個可以打牌,多少錢的牌,都在心裡過了一遍。

上墳的人走了後,小靜在鍋屋裡陪著奶奶說話,奶奶滿心歡喜的給小靜拿藏在枕頭下的大核桃。那是年前,二伯家的孩子過來看望奶奶送的,奶奶每天剝兩顆,她一直捨不得多吃。

她知道,核桃從前是大戶人家才有的稀罕物。她並不知道現在街上到處有的賣了,老人的想法停在30多年前,覺得當下的孩子格外孝敬,她也格外幸福滿足。

父親回來後領著一幫堂兄弟過來打麻將時,母親像是不習慣沒事可做的清閒。她去鍋屋裡,跟小靜招呼了一聲,便默默的站著,不知道是說話還是沉默。堂屋裡是嘩啦嘩啦的麻將聲,鄰居的孩子在小院裡放鞭炮,啪的一聲心驚而突兀。遠遠的地方有高高低低的鞭炮聲,是遲到的團圓飯,還是有人上新墳?彷彿是喜慶,又彷彿是悲傷?

除夕的下午是熱鬧,又是安閒的。吳鎮母親覺得是熟悉卻又格外陌生的,她認不出鄰居的小孩,也忘記了小院裡一年四季的模樣。那種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陌生感,讓她在天還沒有黑下來時去了奶奶屋裡,給黃靜丟了500元,算是第一次見面禮,然後平靜的跟奶孫倆作別,悄悄的出了上吳村,走在那條通往市裡的大路上。

直到晚飯的時候,吳鎮才知道母親早已回市裡去了。他一點也不意外,回頭去鍋屋裡準備飯菜,中午現成的飯菜熱熱即可,再做個湯就夠了。

小靜去堂屋讓他們這牌結束就開飯,父親一手拎著色子,高聲喊道“還在站樁,還在站樁”。然後猛地用力一執,花花綠綠的色子蹦蹦跳跳的轉了圈終於停下來,眾人早已伸長脖子瞪眼瞄一眼就開門了。父親氣勢高漲,一路斬獲頗豐,直到最後一牌被天門一個小錢推倒,父親才要搖搖頭先去上個廁所小便一下。

父親回來後精神百倍地說,剛才這一牌是輸牌不輸理啊。吳鎮才覺得賭博的為什麼都變成了祥林嫂,吳鎮父親並不在意母親已經回城去了,也不在乎催了幾遍要吃飯了。他只記得這一牌是如何的打法,並且拉住別人要跟他分享,也證明自己輸牌不輸理。

大家配合地聽吳鎮父親講牌理,其樂融融。坐下來吃飯時,吳鎮給奶奶送了一大碗菜,奶奶讓小靜留下來陪她吃,奶奶不想看到那些打麻將的人,厭惡地說河南村那些人都是不成器的東西,還說吳鎮爸爸就是他們帶壞的。

奶奶滿臉鄙視的表情,小靜不明就裡,只能存在心裡,等以後再問吳鎮了。

這樣的晚飯並不算年夜飯,中午那頓有魚有肉的才算團圓飯,團圓飯吃完以後就祭祖去,也是在告訴先人們現在的日子有魚有肉有麻將了。

吳鎮家的晚飯桌上都是叔侄兄弟輩,年齡相仿,無拘無束。三爺最年長,他關切地問到河南村兩個兄弟在哪裡幹活,是不是還在溫州?

老大吳振華低聲低頭啃骨頭,老二吳振江停下筷子,說早就不在溫州了。現在的木工都去金華的多,也有去東陽的。那邊工資高,手藝好的多勞多得,一年小十萬呢。

吳木生驚訝的張大嘴巴問,這麼多?

吳振華插嘴說三哥你不知道?老二講的是承包,去年我們就承包了個專案,專門做仿古的花窗木紋木線條,機器加工好,我們手工雕花打磨上漆一整套,兩人半年左右掙了八萬多。

吳鎮覺得自己今年跑銷售掙的四,五萬塊錢,實在是跟他們無法比了。本來一直信心滿滿的以為這次是過了揚眉吐氣的年,但今天晚上才知道小叔他們搞承包才叫掙錢呢。

父親也連連感嘆,真的不少。他在山村裡忙來忙去,除了天天有飯吃,有酒喝,年終分不到幾個錢,只是在四鄰八鄉的叫他一聲三爺而已。

見到三爺沉默半天,吳斌便誇他年前救下三雪一家,確實是件大好事,不管什麼時候提到都得豎大拇指呢?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