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機械泌乳(1 / 2)

解決了查爾斯妄圖切斷量子糾纏的危機後,胡飛和他的團隊在短暫的休整後,再次將目光聚焦於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這一次,他們的研究方向轉向了自動駕駛技術與機械智慧互動的全新探索,一個名為“機械泌乳”的奇妙設想在團隊中逐漸成型。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工作日,胡飛召集團隊成員來到公司的創新研討室。巨大的落地窗讓室內灑滿陽光,會議桌上擺放著各種自動駕駛汽車的模型和技術資料。胡飛站在臺前,手中拿著一支鐳射筆,指向大螢幕上的一張概念圖,圖中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正對著另一輛拋錨的傳統汽車噴射出某種液體。

“大家看,我們已經見證了科技在能源、資料領域的巨大變革,而現在,我認為是時候讓科技在交通出行領域展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胡飛的聲音充滿激情,“我們設想一下,當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遇到拋錨的傳統汽車時,它能夠主動伸出援手,提供幫助,就像生物之間的互助行為一樣。這就是我們即將展開研究的‘機械泌乳’專案。”

團隊成員們紛紛露出好奇的神情,小聲議論起來。負責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趙陽率先發言:“從技術角度來說,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主動救援並不簡單。這需要車輛具備強大的環境感知能力,不僅要識別出拋錨車輛的位置和狀態,還要判斷出最有效的救援方式。而且,如何產生和儲存用於救援的物質,也是一個難題。”

擅長材料科學的孫悅接著說:“沒錯,我們需要研發一種特殊的材料或液體,它既能滿足救援的實際需求,比如幫助拋錨車輛解決機械故障,又要安全環保,不會對車輛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胡飛點了點頭,對大家的觀點表示贊同:“這些問題正是我們需要攻克的難關。但我相信,憑藉我們團隊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一定能夠找到解決方案。我們先從自動駕駛汽車的環境感知系統升級入手,利用最新的感測器技術和人工智慧演算法,讓車輛能夠更精準地識別道路上的各種情況。”

於是,團隊迅速展開行動。趙陽帶領著自動駕駛技術小組,夜以繼日地對現有的自動駕駛系統進行最佳化和升級。他們在車輛上安裝了新一代的鐳射雷達、高畫質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這些感測器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對周圍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感知。同時,他們還運用深度學習演算法,讓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識別出拋錨車輛的型別、故障部位以及周圍的交通狀況。

孫悅則帶領材料科學小組,一頭扎進實驗室,開始了新型救援材料的研發工作。他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和測試。經過反覆嘗試,他們終於研發出一種特殊的奈米潤滑劑。這種潤滑劑由奈米級的分子組成,具有極強的潤滑效能和穩定性。它能夠在高溫、高壓等惡劣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效能,有效地解決機械部件之間的卡頓和磨損問題。

為了將奈米潤滑劑儲存和噴射系統整合到自動駕駛汽車上,團隊又面臨著新的挑戰。負責工程設計的李華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方案:在自動駕駛汽車的底盤下方安裝一個特製的儲存罐,透過一套精密的管道和噴射裝置,將奈米潤滑劑輸送到需要救援的部位。同時,為了確保潤滑劑的噴射量和噴射方向能夠精準控制,他們還設計了一套智慧控制系統,與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系統相連,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噴射引數。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研發和測試,第一輛具備“機械泌乳”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終於誕生了。這輛汽車外觀與普通自動駕駛汽車並無二致,但內部卻蘊含著強大的科技力量。在一個專門搭建的測試場地裡,團隊成員們滿懷期待地進行了首次實地測試。

一輛拋錨的傳統汽車停在場地中央,模擬現實中車輛故障的場景。搭載“機械泌乳”系統的自動駕駛汽車緩緩駛向拋錨車輛,在接近到一定距離後,它自動停下,車身下方的噴射裝置開始啟動。只見一股細細的奈米潤滑劑準確地噴射到拋錨車輛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部位。

隨著奈米潤滑劑的注入,拋錨車輛的發動機逐漸恢復了正常運轉,原本卡頓的傳動系統也變得順暢起來。幾分鐘後,拋錨車輛成功啟動,緩緩駛離了測試場地。現場的團隊成員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他們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然而,團隊並沒有滿足於這一小小的成功。胡飛提出:“我們要讓‘機械泌乳’功能更加完善和智慧化。不僅要能夠解決常見的機械故障,還要具備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的能力。”

於是,團隊繼續對系統進行最佳化和改進。他們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救援功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