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夏禹伸了伸懶腰,整理了下著裝。昨天老陳回來稟報,都安排好了後,興奮得一夜無眠,索性把離開這三四個月裡,囤積的奏章全都處理了。
“老陳,什麼時辰了?”
“王上,剛到卯時。”
“準備朝會吧。”
“是”,老陳說完,躬身快步離開後。夏禹也抬步往殿外走去。
……………
“王上到。”
“吾王萬歲!”
“眾卿,免禮吧。”
殿內大臣聽到夏禹的聲音帶著一絲解脫,起身看去,還滿臉笑容。眾人皆以為是平定了燕地,王上高興。他們哪裡知道,夏禹召喚到了李斯,準備擺爛躺平了。
“有事啟………”
“等等”。老陳剛準備開口,就被夏禹給打斷了。
“朝會開始前,孤有件事說。孤決定組建內閣,以後各地,各部奏章,由內閣決議,內閣議決不定者,再上奏於孤。”
夏禹說完,就看到下方文武三三兩兩,交頭接耳的討論著。夏禹也停下,沒有繼續開口,等他們適應。只有老丞相林若輔沉思片刻,走到殿中央。
“王上,請王上三思啊,內閣權力過大,怕以後尾大甩不掉啊。”
“林相,孤在鎮東關幾個月,這朝堂大事就積壓了幾個月,改革是必須要進行的。”
“王上英明神武,有中興之志。那您後代呢?三代呢?……到時候…”
夏禹看著林若輔,若有所思道。這老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你還怕權力過大?要不是看著他頭上頂著91的忠誠度,小爺我能這麼跟你輕言細語的。
心裡暗歎,唉!林老頭,格局小了啊,小爺我修仙的,註定長生,再說召喚的文武全都百分百的忠誠。
也難怪林老頭的擔憂。這滿堂文武,武將方陣忠誠度大都在70-80間,文官方陣忠誠度大都在60-72之間。他乃文官之首,知道各部都是些什麼人,為了朝堂穩定運轉才沒有處理。
“林相的擔憂是對的,孤認為可以先試試。恰好孤在鎮東關時,有燕地龍華山隱士來投,頗有大才。”
“可是,王上……”
沒等林若輔說完,夏禹看向老陳,老陳立馬領會,往殿外走去。
……
“草民李斯(顏良)拜見王上,王上萬歲”
“免禮。”
“謝王上。”
“老陳,傳旨吧。”
老陳聽完,向前邁出三步,開啟手中的聖旨,朗聲道:
“奉、天承運、詔曰:封丞相林若輔為內閣總理大臣,封李斯為內閣成員。封顏良為正三品英武將軍,前往臨北關一字並肩王帳下聽用。欽此!”
“謝王上(臣等領旨)……”
夏禹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讓你看看我華夏大地的英傑,如何的折服你吧,林老頭。
夏禹心裡也默然,還是召喚人物少了啊,這苟系統也不給力。
……
“肅靜,內閣先試著執行。
下面說三件事,老陳記,下朝後傳旨。
一:兵部在夏地各郡,抽調府兵15萬入燕地。然後在夏燕兩地募兵30萬,加緊訓練。
二:由內閣督辦,整運糧草運送往天南關,臨北關。孤要年前伐齊滅南召。
三:快馬傳旨白起,一字並肩王整軍備戰。等糧草一到,自尋時機,無需再稟。就這樣,退朝吧!”
………
勤政殿內,夏禹拿著奏章,看到外面寒風呼嘯,搖了搖頭。鎮東關歸來時還炎炎夏日,一晃竟然又過去四個月。
來這異世馬上二十了,自我感覺,還是小有成就的。南地,北地捷報頻傳,燕地兩個月前就政令通達。
看著手上老丞相這個月,第二本請求告老還鄉的奏章。也是暗暗咋舌啊,這就是我華夏英傑啊。
“王上,王上,大喜啊。”
“哦,喜從何來?”
“白起將軍遣人來報,正在殿外等候。”
“傳”
“啟稟王上,末將平南大軍傳令營校尉何二,奉白起將軍將令,前來稟報,南召之地已破。”
“哈哈哈…善,大善。老陳,快馬傳旨白起,原地修整。修整完畢後,留潘鳳坐鎮南地。他從南地直接攻伐北齊,與一字並肩王南北夾擊,爭取年前滅齊。”
說完,看下傳令小將。讓其休養三天,再行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