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田野裡滿是忙碌的身影。
這次分工還是知青和社員分開的。知青點又分了後院和前院,但趙松不知道想什麼,他要和前院的一起。
等三天後趙松後面後悔了,他之前以為前院老知青多,做活就快,沒想到秋收期間不封頂的工分,前院老知青每天還要偷點懶,拿的工分最多就是平時的滿工分。
在曬場上有十三個人比較吸引人注意,從頭到腳包起來,後院新來的三人有點侷促不安,寧舒怡等人是面色如常,社員的討論一律自動過濾掉。
周景巖帶著加進來的鄭芝芝和秦思景,秦思鈺一共十三人來到指定工分地。
“我們今天這塊玉米地是平時滿工分的地,收完了還可以額外要地。我們這樣分工,最開始我們留三個男知青砍玉米杆。其餘人掰玉米,等多了我們幾個男知青背玉米放在小推車,並推到曬場。”
周景巖停頓一下又說:“後面我們根據進度調整。”
所有人全鑽進玉米地,涼快是涼快,可不注意玉米葉容易打到臉,所有人慶幸自己十幾人做了全副武裝。
在秋收時間少說話,節省體力。每天中午女知青兩兩去做飯,再提到地裡去,這樣可以多收一點,也能多休息一會,晚上大家分工做飯,燒水洗澡。
寧舒怡和周韻雪最無語的是,謝霞和馮夏掰玉米都能把自己弄傷。
考慮到她們不會用鐮刀,就安排掰玉米,掰玉米已經是比較輕鬆的。
結果兩人掰了一會覺得太累,感覺割玉米杆要輕鬆一點 ,死活都要割玉米,老知青李青青教的時候又不注意聽。割玉米杆還不專心。
現在秋收說是累,可如果都不一頭扎進去收,後面一旦遇上天氣變了,那搶收才叫真的要人命。
謝霞和馮夏割的慢,還抱怨。兩人時不時的聊天,這不把腿割傷了。
寧舒怡和周韻雪把藥分在兩個藥箱,還各做一個臨時賬本。哪怕掰玉米也不會讓藥箱離開自己視線。
聽到隔壁工分地傳來有人受傷了,寧舒怡和周韻雪一起過去。碰見過來的劉盼睇知青,她說是兩個人受傷。
等到了看兩人受傷的腿,呃,都不知道怎麼說了,比割破皮深那麼一點點。
大隊長也過來看了傷口也無語了,這點傷口也要大呼小叫的,這不是耽擱收玉米嘛!
“寧知青,小周知青,你們倆快速幫她處理一下。謝知青,馮知青,你們那點傷上點止血藥,回去休息半天,明天繼續上工。”
謝霞又潸然淚下的說:“大隊長,我們都受傷了,還要上工啊。”
大隊長不慣她們倆人,“不上工就沒有糧食,沒糧食餓死了我們大隊也不負責。而且秋收期間只要是能動的都得上工。
就你們倆的腿受了點傷,不用藥過不了幾天就能好,給你們半天假已經是看在你們是剛來的新知青。”
大隊長說完看了還圍成一圈的知青,“你們還不抓緊時間,是想晚上加班加點是吧!”
看熱鬧的前院知青一想到晚上還得加班,一鬨而散,各忙各的,不再看受傷二人組。
寧舒怡讓周韻雪在一旁休息,自己幫兩人清洗消毒後問:“我這裡有兩種止血的藥粉,加三七的1元,換藥也是也元一次,不加三七的5毛,效果就是好的快慢問題。
哦,你們如果想要消炎藥,五分錢一顆。”
寧舒怡說完等她們的選擇,謝霞和馮夏選的五毛錢的止血藥 ,四顆消炎藥。
寧舒怡給傷口上藥,周韻雪接過錢,並做好記錄,讓她們倆簽字。
“好了,今晚可以不用洗澡,回去想偶吧。”
至於她們回不回去就和自己倆人沒關係。寧舒怡和周韻雪又參加秋收大軍。
:()古千金穿六零當軍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