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拾孤(2 / 2)

奈何,世事無常!

忽一日,街上一家不慎走水,連帶著李家,將整條街均化作了瓦礫場。

彼時雖有軍民來救,但火勢已起,更兼禹朝建築多為木製,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李文柏父母乃心善之人,平日裡對丫鬟僕婦們多有照拂,不像其他家一樣,動輒打罵。

萬事種因得果,老夫婦同全家僕從拼著性命,竟奇蹟般將李文柏從火場保了下來,餘者盡喪!

據好事者傳言,有言從水缸中撈出,有言從枯井中救起,說法眾多,不一而足!

適逢李家負責庖廚採買的老嫗外出採辦,待見火光大起,急趕回家時。

昔日光鮮亮麗的李家,已做飛灰,只餘李文柏一個五歲娃娃而已。

老嫗哭天嗆地的大哭了一場,抱了李文白,尋了個破落廟宇,就此安頓了下來。

那老嫗本就露出些下世的光景,雖得官衙及眾人時常接濟,未出五年,便也撒手走了。

彼時,李文柏方才十歲,聞者無不感懷。

得益於受過名師教導,李文柏又聰穎異常。

遭逢鉅變之時,李文柏本已可識文斷字。

跟隨老嫗的幾年時間裡,李文柏又時常跑到別家私學偷聽偷學,加之自學不輟,待到李文柏十歲時,其所知所學,已勝常人多矣。

自老嫗走後,李文柏再也無法在這傷心之地久持。

做了個竹笈,身上再無長物,開始了負笈遊方之路。

憑著識文斷字的本事,李文柏一路上以代寫書信、撰文寫匾為生,倒也勉強溫飽,餘錢皆用來買古書雜記了。

風霜雨雪、寒來暑往,李文柏揹著竹笈,手不釋卷。

十年內,走遍了禹朝的北部疆域。

今已過朝陽關,來到了燕陵郡小秦縣境內,手中書卷業已讀完。

正欲尋個書鋪,挑一本古籍。

山中無歲月,不巧趕上禹朝開元大節。只被人流裹挾著,擠了個東倒西歪,汗流浹背,卻未尋得一家書鋪。

天色漸晚,李文柏便急急的想尋個安靜偏僻之處,找家極划算的客棧休憩一晚。

其實李文柏甚少住客棧,畢竟餘錢都用來買書了。

只在迫於無奈,無甚好的落腳點時,才會找個最划算的客棧住下。

累月下來,也只住個三五回罷了。

離了人流,李文柏只顧循著燈火闌珊的小路行去,城鎮郊外與官道接壤的荒僻之地,往往不缺少供行腳商人歇腳的實惠客棧。

李文柏走了很久,才漸漸行至郊外官道處。

藉著皎皎月光,吹著習習夜風,雖偶有夜梟啼鳴,但在李文柏心中也不失些許雅緻愜意。

“若這月色再亮幾分,手中有卷,豈不美哉!”

李文柏情不自禁的想道。

李文柏正胡思亂想之際,卻忽然怔住,耳中竟隱約傳來嬰兒啼哭之聲。

李文柏循聲近前,在一蓬青草間,正好發現了羽衣女子剛剛藏於此處的嬰兒。

只見襁褓間,一個白胖嬰兒正對月啼哭。

恍惚間,李文柏心頭突然想起一道若有若無的聲音。

“先生,吾兒便託付於您了,他是你人族血脈....”

李文柏悚然一驚,抱起嬰兒順著小道飛速離去。

跑了半晌,李文柏實在跑不動了,停下來大口大口的喘息起來。

剛才出現在心底的聲音,把李文柏嚇了一跳,一度以為是幻覺。

可是剛才的聲音言猶在耳,是那麼的真實!

殊不知,李文柏剛才心底傳出的聲音,正是羽衣女子藉著男嬰身上的神魂之力才得以給他神魂傳音。

李文柏穩了穩心神,此時才有時間低頭看那嬰兒。

李文柏細看之下,只見那嬰兒一雙烏黑的大眼睛,如一汪清池,一彎銀月倒映其中。

此時嬰兒已不再啼哭,正好奇的打量著李文柏,小嘴咿咿呀呀個不停。

遊方十年,至燕陵郡小秦鎮,李文柏背後的竹笈多了一件物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小男娃兒。

李文柏將男嬰放在背後的竹笈內,神色慌亂的繼續尋找起客棧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