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內書堂。
內書堂作為內宦讀書的學堂,規模也不小,佔據了一個三進的院子。
第一進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有孔夫子的畫像,每個進門的學子都要先向他行禮。
第二進是小班講堂、書閣與庖圃等室。
第三進是大班講堂、飯堂及先生們的齋室、書房。
整個內書堂一開班就招了三百二十餘名大小太監,因為是新辦,所以太監們年齡們參差不齊。
年齡大一些,或是讀過書的,就進大班,內官各衙門需要識字的宦官則都從大班中抽選。
年齡小的,或是不識字的,統統進小班。
王振進了內書堂,因為他是秀才(前文誤為舉人,現已修正),一進學就上了大班,得了許多便利。
只因王振謙恭有禮、待人和善,很快贏得了教授劉翀的認可,擢拔王振為“學長”——類似輔導員,專門協助教授管理小班。
要知道大班只有一個班,不過八十人,小班足足是大班的三倍。
王振不僅要自己讀書,還要幫先生管理小班,有時候還要代課,加上原先國立鐵廠的差事也沒有交還,忙得飛起。
但他自從進了內書堂後,整個人樂呵呵地,毫無抱怨,他常常要去鐵廠處理公務,沒時間讀書,便挑燈夜戰,有時候一整晚也不睡。
劉翀見他太過辛苦,便時常勸他辭了鐵廠的差事。
他對劉翀說道:“學生自幼讀書,但未曾珍惜,未考上舉人便已放棄。如今有了再讀書的機會,豈能不珍惜。不過鐵廠的差事,是趙大都尉交給我的,他出徵在外,我一時也尋不到合適的人移交,辛苦些罷了,總要把活給幹好了。”
劉翀見他如此用心,更加認真地教他,王振的課業也進步飛快,時常在抽考中拔得頭籌。
一日,書堂已經散學,王振剛剛幫劉翀考校了下小班學生,累得趴在桌子上小憩,哪知道一睡就睡得沉了。
大班的同學們嫉妒王振,有心要捉弄他,便照常鎖門,將王振給鎖在了內書堂裡。
王振醒來,天已經漆黑,推門也推不開,拍門也無人應。只好苦笑了下,繼續回書堂,從先生的書房弄了盞油燈,挑燈讀書。
到了半夜,書堂外的宮人有聽到書堂內聲音嘈雜。
有威嚴之聲高呼“聖人到”,接著是各種人聲、翻箱倒櫃之聲,似乎是在搜尋什麼人。
過了半晌,又聽到聖人講課之聲,一直響了一夜。
第二天,學生們聽說了傳言,紛紛好奇的詢問王振昨夜之事。
王振哈哈一笑道:“昨夜聖人顯靈,我躲在書堂讀書,結果被聖人捉住。聖人說‘既然遇上了,說明有師徒的緣分,你有何書,取來我親自教你’,於是,聖人教了我一夜的書。”
同學們當然不信,“不可能,聖人教了你什麼書?”
王振笑道:“聖人見講桌上有一本《大統歷》,便給我講了一夜的《大統歷》!”
大家紛紛搖頭,大班學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大統歷》晦澀難懂,是先生才看的書。
王振讓大家翻開書,讓人考問他《大統歷》中的內容,隨意抽背幾處,竟然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同學們訝異萬分,更加敬重他了,以後再也沒敢捉弄他。
這事也一時傳為美談。
這日,朱瞻基身邊的大太監金英來尋王振。
“一會皇爺要問你話,你著實回答,不得隱瞞。”
金英也沒說是什麼事,王振本能地感覺到一絲危險的味道,但又不敢問金英,只得默默低著頭跟著金英一起進了乾清宮的書房。
進了書房,王振給朱瞻基叩頭行禮。
朱瞻基饒有興趣地看了看王振道:“抬起頭來。”
王振抬頭,朱瞻基看了他一眼,說道:“我知道你,王振,火器廠、鐵廠的創立,都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勞。”
王振以為朱瞻基要賞他,激動到眼淚都出來了,伏地道:“都是為皇爺辦差,奴婢不敢有所懈怠。”
可是王振沒等到朱瞻基的賞賜,卻聽朱瞻基問道:“聽說趙駙馬創辦馬報後,很多報社事務也曾交給你辦?”
王振心頭巨震,但也不敢隱瞞,老老實實答道:“正是,馬報在南京刊行時,奴婢管理了一年有餘,後來辦火器廠,奴婢才將差事交給大掌櫃王全。”
朱瞻基點點頭,又問:“馬報派出採風匠是做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