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所部士卒,基本沿著歷山西面的赤霞嶺與歷山之間佈下陣。(詳見章末地圖)
漢王軍前後夾擊,主攻中路,意圖將趙輝軍分割為兩半。
朱高煦的戰術目標是,先中路突破,將趙輝軍分割為兩段,然後吃掉西面赤霞嶺一部,接著再徹底滅掉東面餘部。
漢王軍的刀牌手、長槍手,向著趙輝軍的中路發起猛攻。
這時,趙輝的火器兵後撤了百步,終於重新整隊完畢,然後調去支援後路,那裡被漢王軍包抄,壓力十分巨大。
後路軍依託山勢列陣,漢王軍所期望的快速突進沒有成功——火器兵給後路軍帶來了強有力的火力輸出。
“砰砰砰”,火繩槍連連開火,火繩槍的準頭雖然堪憂,但齊射之下,就無所謂了。反正對面全是人,打到頭還是打到腳,又有什麼分別呢?
後路軍以長槍手為中堅,火銃手在高地上齊射,漢王軍如同割麥子一般被一茬茬地打倒。
正面戰場,在朱高煦親自督戰之下,中路的趙輝軍漸漸不支,往左右兩翼緩緩後退。
左右兩翼也不妙,在猛烈攻擊之下,只得漸漸往赤霞嶺與歷山分別退去。
趙輝在歷山上坐鎮,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再這樣下去,前軍就要被截為兩段,十分兇險。
“沒辦法了,最後的老本也只能豁出去了。”趙輝心道,於是下令最後的預備隊出擊,填補中路的空隙。
這支預備隊只有五百人,由五個百戶率領,他們穿的布面甲甲片都是國立大鐵廠最新出產的,堅固又有韌性。
布面甲聽著好像挺脆皮的,但它其實只是以布為面,用布連線裡面的甲片,這五百人穿的是最重的四十斤甲,是明軍中妥妥的重甲。
這五百人還多是抽選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沒辦法,整個京營中,個頭最高大的人都在將軍營——按大漢將軍的選拔標準,身高必須高於五尺三寸。這是明制尺寸,換算一下,就是最低身高一米七。
在這個小鬼子一米六就可以算巨漢的時代,將軍營普遍都一米七以上,不招他們上戰場招誰?
反正高低都是侄孫子的兵,姑爺爺偶爾拿來打打仗也是很合理的對吧?
他們手持斬馬刀,排成陣列朝著中路殺去。
趙輝來之前,知道朱高煦的騎兵厲害,所以特意打造了這樣一支重甲步兵,這個靈感來自於唐代的陌刀陣,不管是對付騎兵還是步兵,殺傷力都十分驚人。
這支重甲步兵殺入戰團,只見寒光閃閃,斬馬刀落下之處,不論所遇到的是刀槍或是甲冑,俱都斬為兩段。
刀牌手在斬馬刀前,幾乎擋不住一刀,人甲俱碎。長槍兵就更不用說了,攪合在一起的長槍,一刀下去,幾十杆槍全部沒了槍頭。然後他們只能拿著沒有槍頭捅不死人的長槍給趙輝的重甲步兵撓癢癢。
剛剛還漸漸支撐不住的中路,頓時如同來了主心骨,防線又漸漸穩固起來。
朱高煦氣得蹦起來,急道:“包抄的呢,怎麼還沒打穿趙輝的陣型?”
朱恆安慰道:“已經在打了,殿下稍安勿躁。”
朱高煦很著急,遲遲打不穿趙輝的防線,他有種不安的感覺,他把朱恆扔在那坐鎮中軍,自己騎上馬親自往山後去。
“殿下,殿下不可啊!”朱恆急忙欲阻攔。
朱高煦一揚馬鞭,怒道:“這點傷算得了什麼,本王跟隨太宗皇帝靖難受的傷比這重多了。”
朱高煦絕塵而去,留下朱恆自顧自喃喃道:“唉,那時候你還是個壯後生,現在哪能跟以前比。”
歷山山後,戰馬嘶鳴,蹄聲如雷。
漢王軍的騎兵們開始緩緩加速,馬蹄聲逐漸匯成一股震人心魄的轟鳴。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著趙輝後軍的步兵大陣席捲而去。
騎兵的長槍開始端平,朝著趙輝軍步卒直直的撞去。
一百步。
八十步。
六十步。
“放!”隨著百戶的一聲令下,火銃手們開火了。火光與硝煙中,前排的騎兵如同被割倒的麥子一樣倒下,但更多的騎兵卻穿過了彈幕,直指步兵方陣。
撞擊的瞬間,天地彷彿都為之顫抖。
戰馬撞在步卒密密麻麻的長槍叢中,將一根根長槍撞斷,戰馬去勢不減,又撞上人群,將幾個步卒撞飛之後,馬兒這才轟隆一聲倒地。
接著,是更多的騎兵撞了進來。
戰馬的嘶鳴與士卒的吶喊交織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