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朱棣病重(1 / 2)

正在帳中服侍的阿軟出聲道:“大奶奶說了,但看無妨。”

便果真掀開簾子的一角,讓御醫看。

趙輝的心撲通撲通直跳,生怕御醫認出床上躺的不是她娘。

他緊張地看了一眼簾後,這才發現阿軟找了塊絲巾,把那女人的眼睛給遮上了,頓時舒了一口氣。

遮住了眼睛,就很難認出一個人來了,更何況是很少出門的劉氏。

御醫果然不疑有他,僅看了一眼臉色和舌苔,即到外間提筆開方。

這廂,北征大軍陸續從京師出發。

這次,就連軍中將士也不支援這次遠征了,去年年底剛剛回來,今年春天就又要出兵,許多人屁股還沒坐熱又要啟程,換誰誰都不樂意,畢竟誰願意成年累月千里大徒步啊。

夜晚宿營,楊榮與金幼孜在帳中點燈一同處理公務,白天要行軍,很多文書一類的事,只能到晚上才能幹。

金幼孜揉了揉他昏花的眼睛,自嘲道:“老嘍,一到晚上就看不清字了。想當年隨陛下第一次北征,就著月光我就可以奮筆疾書。”

楊榮笑著應和了幾句,過會又嘆道:“此次出征,尤為倉促,糧秣尚在調集之中,大軍便已經開拔,萬一戰事遷延日久,恐怕於我軍不利啊。”

金幼孜道:“所以,我輩就更應努力了,抓緊把這些事處理完,回奏太子,讓各部抓緊處置交辦。”

楊榮小聲說了句:“兵法有云,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太子監國也難吶。”

這話就頗有些抱怨之意了,金幼孜忙勸阻他,“閣老慎言吶。”

大軍行進途中,諜者傳來訊息,說是阿魯臺在答蘭納木兒河(今天蒙古國東部的哈拉哈河支流努木兒根河)。

朱棣很興奮,命大軍往阿魯臺處追擊。

等到離答蘭納木兒河大概一百五十里左右,朱棣派遣陳懋、金忠率先鋒先行進發,並且嚴令如果敵兵放下武器投降不可濫殺,如果遇到阿魯臺,將他生擒而來。

陳懋、金忠率軍衝到答蘭納木兒河,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漫山遍野的荒草,又在草叢中搜尋車馬的痕跡,發現許多痕跡都已經快消失了,說明大隊的人馬已經走了很久了。

兩人心中一涼,心說又白跑一趟。無可奈何,只好以實情回稟朱棣。

朱棣不死心,仍然命兩人率先鋒前出,尋找敵軍蹤跡,自己的御駕則進駐河上等著。

大軍四處搜尋阿魯臺的蹤跡,搜了方圓三百里,都沒有發現一名敵兵。

陳懋、金忠過了七八天也相繼回營,並沒有發現阿魯臺,糧食都要吃完了,這才回來覆命。

朱棣的心是哇涼哇涼的,無奈只好宣佈撤兵。

不撤其實也沒辦法了,金幼孜給朱棣估算了下,就算現在往回撤,糧草都有可能要接濟不上了。

大明朝的糧食生產基地在江南,京師要遠征,必須千里轉運,三年來三次遠征,每次人馬幾十萬(正兵加民夫全算上),再強的國力這麼折騰也遭不住。

回師途中,中軍召開軍議。

諸將紛紛嚷嚷:“軍中即將斷糧,戶部督運的糧草運上來了沒有?”

有的道:“我部只有十日餘糧了。”

有的忿忿道:“十日還算少?我麾下只有六日糧了。”

督帥柳升怒道:“肅靜,肅靜,別吵吵了。怕什麼,我們是跟著皇上來親征的,還怕少了你們一口吃的?”

諸將這才安靜下來,想想似乎有道理,畢竟是御駕親征,缺糧只是暫時的,太子應該很快就會把糧草送上來。

安順伯薛貴大咧咧道:“以往軍議,陛下都在,怎麼這幾次都不見陛下主持軍議?”

薛貴是當年追隨朱棣靖難的蒙古族士兵,屢次救朱棣於險境,積功封伯爵,所以說話都頗有些傲氣,無所顧忌。

柳升沒好氣道:“都班師了,還有啥好議的,大家各自嚴守警備便是,這些小事還用得著陛下來管嗎?”

柳升雖然搪塞了過去,其實他也察覺出了異樣。以往朱棣在行軍時,有時候會把他和張輔他們叫過去,或是賜點打來的野味,或是一起登高野望,交流一下行軍戰陣之事。

近日頗有些反常,雖然時不時賜點東西來,卻不再召諸將至御前。

開完會,柳升把張輔、朱勇留下。

柳升問張輔:“御前沒有什麼異常吧?”

張輔瞎編個謊話道:“能有什麼異常,陛下沒能捉到阿魯臺,有些意興闌珊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